
2022年以來,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著力穩就業、惠民生、促改革、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穩步推進。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新增城鎮就業18.04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51.53%。一是強化政策支撐。出臺強化就業優先、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新政,優化調整創業補貼、用人單位吸納就業社保補貼、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等措施。二是聚焦重點群體。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開發崗位38101個,相關做法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開展局長代言招聘、“‘就’在青島·共贏未來”等系列活動,實施見習實習擴圍計劃。組織“就業援助月”行動,失業人員再就業3.0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98萬人。三是助力復工復產。實施政策支撐、供需對接、技能提升、就業援助、共享用工“五大舉措”,發布助力實體經濟振興發展20條措施,為27.02萬家企業減免社保費5.5億元。組織開展春風行動、走千企訪萬家等活動,發布崗位22.2萬個,走訪企業3276家,解決難題683個。四是堅持創業帶動。推進創業總部建設,新簽約入住創業平臺7家。組織創業沙龍,開展產業對接、投融資對接等活動,開辦“創業第一課”公益培訓講堂,組建創業者聯盟。組織參加“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選拔賽暨省創業大賽。發放創業扶持資金2.92億元,幫扶1.92萬人。
(二)大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市企業在職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304.76萬、293.82萬、254.41萬,同比分別增長4.18%、4.69%、3.86%。一是推進社保待遇基金統籌。順利完成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接入,保障系統平穩運行。穩妥銜接落實部分特殊群體領取待遇政策及經費支出、補助渠道。二是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聚焦新業態、農民工等群體開展精準擴面行動,全省率先將快遞網點從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障范圍,強化建筑業按項目參保。全省率先建立企業年金辦法,新增備案年金企業41家、累計2517家。對餐飲等22個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和生產經營困難中小微企業實行社保費緩征政策,已有1587戶企業申請,緩征社保費9438萬元。三是推進“智慧社保”建設。持續優化大數據養老待遇資格認證模式,認證通過率提升至95.3%。推出“青島視聯社保”平臺等數字化創新舉措19項,開發“青島社保電子地圖”。拓展社保卡多領域應用,實施膠東五市“就業社保便捷行動”。四是夯實社保基金風險防控。部署“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動,開展基金資金管理整治活動,開發社保基金財務智能審核預警平臺,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防”風險防控機制,扎牢社保基金安全籠子。
(三)強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引進首次來青就業青年人才4.35萬人,其中碩博研究生2567人、同比增長28.86%。一是實施人才專項招引。落實“人才強青”計劃,出臺頂尖人才認定獎勵、研究生實習生活補貼等政策。啟動“青聚英才”活動,發起“青雁歸巢”行動。拓展引才渠道,實施“人力資源+”行動計劃,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入選全國首批12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二是創新博士后工作機制。出臺促進博士后創新創業21條新政,啟動2022年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分別有4人、44人入選國家、省博新計劃,7人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優秀博士后。我市多元化博士后創新創業做法獲人社部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三是推進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4.26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1萬人次。加大技能領軍人才選樹,13人獲評齊魯首席技師、6人獲評省技術技能大師。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新增自主評價企業90家、累計395家。出臺職稱評審管理服務實施辦法及配套流程,下放工程技術中級職稱評審權限,新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9347人、同比增長29.82%。四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推廣人才服務“一式四化”模式,實施人才政策詞典升級更新行動,落實高層次人才服務專窗專員制度,探索建立留學人員來青服務協調機制。
(四)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上半年,兩級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1410件,追回經濟損失1.84億元;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主動檢查用人單位1292戶,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3559件。一是推進勞動關系協商協調。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制定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諧工業園區評價管理辦法。開展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專項行動,推進實施企業薪酬指引計劃。二是深化勞動爭議預防化解。推進“智慧仲裁”建設,加強“互聯網+預防”“互聯網+調解”平臺應用。推進預防調解聯盟建設,成立首家樓宇經濟體勞動爭議預防調解聯盟,累計建立調解聯盟24家。推進要素式辦案方式改革,完善“仲裁調解+法院、監察、工會”聯動機制。三是強化勞動維權治理。開展根治欠薪攻堅行動,建立“欠薪維權一碼受理”機制,組織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專項檢查,規范使用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正式實施工資保證金制度。強化勞動違法失信懲戒,公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15起。
(五)有效提升人社服務質效。一是深入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建立“日學周述月講季評”理論學習體系、“五個一”調研制度、“處長擂臺”三賽三比機制,開展行風建設大體檢、大提升行動,部署人社服務“轉作風、強能力、提質效”專項活動,組建“青年黨員突擊隊”深入社區支援疫情防控。二是優化政務服務效能。編制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推動人才服務、退休等“一件事”建設,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獲人社部肯定。優化人社服務電子地圖,將更多事項依托金融機構、基層平臺辦理,打造“人社便民利企15分鐘服務圈”。三是推進營商環境建設。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推出勞動力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領域18項改革舉措,承擔3項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點。組織普法宣傳,常態化開展人社政策“云課堂”。持續開展新媒體提質增效行動,“青島人社”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突破86萬,人社政策直達服務對象更加高效便捷。
二、存在的問題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一是今年我市就業總量創歷史新高,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復雜,行業性失業風險調控壓力加大,就業難、招工難“兩難”問題需重點關注解決。二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全國統籌后,地方的創新、試點政策需要與國家政策相統一,給待遇調整和經辦服務帶來壓力和挑戰。三是靶向引才和人崗匹配精度需要進一步聚焦,平臺集聚引才作用發揮不夠有力,人才服務效能有待持續提升。四是我市經濟體量大,工程建設項目多,欠薪線索頻有發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任重道遠。五是干部職工作風能力與人民群眾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需要持續加力。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在穩就業保就業上做出新貢獻。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落實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舉措,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實施新一輪就業優先政策,著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督導區(市)做好城鄉公益性崗位應用。密集舉辦系列創新創業賽事,完善創業服務體系。
(二)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上達到新水平。深化精準擴面專項行動,探索推動新業態人員參保有效途徑,開展個人養老金先行試點。推進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后的政策統一工作,提升社保經辦服務質效。
(三)在深化人才集聚攻堅上實現新突破。實施“人才強青”計劃,開展人才工作十大攻堅行動,舉辦“藍洽會”“博士行”“名校行”等活動。持續推進博士后多元化創新創業,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建立青島市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聯盟。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四)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上邁出新步伐。持續開展“和諧同行”企業培育共同行動,強化企業用工指導服務,加強勞動關系領域風險監測和形勢研判。擴大企業行業調解聯盟建設,深化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解仲裁一體化建設。強力推進根治欠薪攻堅行動,構建“預防調解+仲裁+監察執法”聯動機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五)在提升人社服務質效上展現新作為。持續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推進人社服務轉作風、強能力、提質效。深化“視聯社保”平臺等便民舉措,打造農民工工資、創業服務等“一件事”,推廣“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服務新模式,推進膠東人社一體化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