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落實總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全力穩主體促發展保安全。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強服務優發展。一是全面推行“服務型執法”市場監管新模式。印發推行服務型執法的實施意見,將市場監管定位為經濟領域的“醫生”,對市場主體實行事前“問診式”指導、事中“手術刀式”執法、事后“康復式”回訪,讓服務跑在監管前面,監管跑在風險前面。上半年,依法貫徹免罰、輕罰清單,免罰案件1200余件,減免罰款5100余萬元。二是建設“青島市場監管法規通”平臺。梳理歸集1100余部法律法規,關聯企業3000余戶,根據企業所屬行業精準實施法規推送服務。4月底實現上線運行,瀏覽量已達2萬余次。三是密集出臺紓困惠企政策。針對突發疫情,第一時間推出抗疫情促發展“暖企行動”20條措施。針對穩外貿促發展,聯合商務、貿促等部門出臺15條紓困措施。針對青年就業群體創業起步難,出臺17條幫扶措施。四是強化財政金融扶持。組織開展“政銀攜手助小微”活動,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7億元。優化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青島模式”,為科技型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3億元,獲人民日報點贊。將標準化資助獎勵資金預算從1000萬元提高到1800萬元。五是服務重點產業發展。協調總局省局批準阿斯利康醫藥項目落戶我市。多次赴省藥監局專題匯報,獲同意在我市設立進口普通化妝品備案窗口,為我市打造北方進口化妝品集散地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國家海洋中藥質量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升我市海洋醫藥產業影響力。開展廣告業送政策、送法規等“五送”活動,我市規上廣告企業同比增長14.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81%。
(二)提質量促發展。一是召開全市質量工作會議。全面部署質量強市戰略,啟動新一輪“品質青島”塑造工程。培育26個“好品山東”品牌。遴選1000家中小企業,建立品牌培育基礎庫。二是完善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推廣“質量檢測一件事”,“一站式”質量服務入選總局20個典型推廣案例。組建國家環境監測儀器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建設石墨烯產品檢驗檢測、技術標準創新等國家實驗室(基地)。三是開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試點。獲省政府發文支持。征集71項“山東標準”建設項目,加快構建公共服務、海洋經濟、鄉村振興、“四新”經濟等新型地方標準體系。正式印發《青島市鄉村振興標準體系》。四是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取得新進展。獲批推薦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被授予國家級、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全市“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0.4件,居全省首位。
(三)優環境助發展。一是保市場主體穩發展大盤。實行最寬松的“容缺容錯”外資登記,成功爭取總局“登記注冊智能表單”、“企業證照集成化辦理”兩項改革試點。目前我市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戶,總量全省第一,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五。二是突出數字賦能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建設“市場監管一張圖”,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智慧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三是推動農貿市場“四化一高”。聚力規范提升,實施“農貿市場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分步實現規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質的建設目標。四是培樹“放心消費城市”形象激發消費活力。積極爭創全國“放心消費示范城市”,突出“一街一特色、一區一亮點”,培育省級放心消費示范單位34家,創建消費維權服務站8216家。我市在中消協2021年度全國百城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中,位列全國第三、全省第一。五是抓好穩價保供。會同市發展改革委明確價格違法認定依據,累計開展價格提醒告誡7700余次,糾正不規范價格行為370余次。
(四)守底線保發展。強化安全“兜底”意識,堅持主動出擊,攻防兼備。一是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和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查辦行政處罰案件2775件。二是建立食藥安全“行紀銜接”機制,深化放心消費藥店、標準化藥房創建,在全省食品安全評議考核工作中獲得A級等次、滿意度第一。三是建立“青島市特種設備智慧監管系統”,實施安全隱患常態化排查整改的閉環治理。四是制定年度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強化產品質量安全“體檢式”評估幫扶。五是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對進口冷鏈食品指導實施全覆蓋“應檢盡檢”,妥善處置冷鏈陽性線索135起、陽性貨物3794噸。對非冷鏈貨物指導落實“靜置期”管理,貨運量占全省80%。規范落實藥店銷售“四類藥品”登記報告制度,妥善處置“紅黃碼”事件24起。全程跟進抗疫產品研發上市,赴總局為簡碼基因公司抗原檢測產品開通“創新通道”,專人指導威奧股份公司非高壓氧倉注冊申報,協調青島漢唐公司抗疫產品以最快速度獲批上市。
二、存在問題
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發揮不夠,服務型執法的理念和意識還需強化,措施和成效還需進一步做深做實。二是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仍有隱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還需提升。三是疫情防控任務重,冷鏈和非冷鏈疫情防控任務占全省60%以上,數量大、風險高,在制度落實、閉環管理方面還有薄弱環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以“全國領先、全省前列”為目標,事爭一流,唯旗是奪。一是聚焦發展抓落實。緊扣穩經濟大盤要求,實施“企業證照集成化”、企業“休眠”和“喚醒”模式等制度創新。在自貿區開設進口化妝品備案窗口,在藍谷建設國家海洋中藥重點實驗室,在高新區建設石墨烯國家質檢中心和醫療器械質檢中心,在上合示范區建設中國WTO/TBT通報和評議中心。主動發揮職能優勢,會同有關部門和區市推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食品飲料、廣告創意等產業發展。二是聚焦服務抓落實。深化服務型執法,構建服務型執法標準體系。拓展“青島市場監管法規通”功能,實現個性化推送。升級改造農貿市場10處以上、規范化農貿市場40處以上。科學統籌非冷鏈“靜置期”與企業需求。三是聚焦質量抓落實。建設“品質青島”,培育1000家以上高成長企業,50個區域品牌集群、500個高端品牌。抓好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試點,籌備第四屆國際標準化論壇,申報51個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建設中國(青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四是聚焦安全抓落實。抓牢進口冷鏈和非冷鏈疫情防控,抓牢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安全,堅決守牢一排安全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