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上半年,緊緊圍繞服務保障15個攻勢、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聚焦市民關切,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取得良好成效。共安排審計項目87個,已開展42個,促進增收節支1.74億元,促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和重點資金到位3.72億元,推動1.39億元支持企業復工達產專項資金及時撥付到位。膠東機場建設及配套征遷工程建設情況跟蹤審計項目獲評審計署全國審計機關優秀審計項目(省級)一等獎。
一、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把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穿到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籌備召開并認真落實市委審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精神。強化理論武裝,探索實踐審計一線結合述等特色“三述”模式,組織開展“提高協同性”“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專題“三述”。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學習型、服務型等“八型”模范機關建設。深入學趕深圳,深化流程再造,進一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探索實施“智慧審計”,創新“山東-青島”一體化建設模式,推進金審三期建設,加大數字化審計力度。強化審計干部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加強處長組織力、執行力建設,把“三化一型”納入干部任用標準,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實施典型引路,每季度舉辦道德講堂,大力宣揚青島審計典型。弘揚務實作風,認真落實審計“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審計“八不準”工作紀律,創新打造“清廉鑄審”廉政文化品牌,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二、全力抓好應對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專項審計,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組織全市兩級審計機關121名審計人員組成30個審計組,持續跟蹤復工復產政策落實、醫療廢物處置情況、個別市財政資金損失風險等,同時在其他各項審計中均關注疫情防控、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送情況快報,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有關職能部門和各區(市)提前發送“風險提示信”,向被審計單位即時送達整改函,積極查漏洞、提建議、抓整改。促進加快資金分配下撥或使用3455萬元,規范物資采購、捐贈款物管理和信息公開3617.39萬元、238.96萬件,推動1.39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等5項專項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建立健全制度11項。《中國審計》雜志在封面頭條以8個版面對我市疫情審計做法作了專題報道。
三、扎實開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全力服務保障15個攻勢。聚焦“六穩”“六保”、三大攻堅戰和15個攻勢推進情況等重大部署安排,組織開展20個專題審計項目。特別是作為15個攻勢的服務保障部門,組建工作專班跟進服務,逐項研究攻勢作戰方案,每個攻勢都安排一個或多個審計項目來服務保障,每個審計項目都圍繞攻勢推進來展開。如,對我市海洋攻勢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審計調查,發現攻堅目標設定、部門間協同聯動等方面問題,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逐條研究整改措施。又如,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推進“一次辦好”和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等審計項目,助力“雙招雙引”、高效青島建設等攻勢攻堅。共促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和重點資金到位3.72億元,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及發揮效益13個;推動有關區市加強“一次辦好”改革,編制137個“一事全辦”事項目錄,對15個行政事項實行“一窗受理”,有力推動政策措施落實和企業復工達產。
四、加大脫貧攻堅等重點民生審計力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緊緊圍繞穩就業政策落實、棚改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分配、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熱點開展審計,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特別是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方面,對有扶貧任務的7個區(市)開展精準扶貧審計,共抽查財政專項扶貧和其他資金5.65億元,抽查產業扶貧項目26個,涉及部門單位38個,延伸鎮(街)60個、行政村111個,發現教育扶貧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多項問題;對2016年以來精準扶貧審計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現場核實,督促問題整改,促進出臺完善多項制度。扎實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審計、鄉村振興政策落實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等,發現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進度較慢等問題,推動目標任務和相關政策落實。
五、實現全市一級預算單位審計全覆蓋,推動財政資金向15個攻勢聚效。強化大數據分析運用,摸清全市761個一級預算單位及所屬1622個二、三級單位的基本信息,對全市具備采集條件的749個一級預算單位和1550個二、三級單位完成了財務數據采集工作,首次實現全市一級預算單位審計全覆蓋。在審計重點上,圍繞政府過“緊日子”、財政支出資金績效及安全等6個方面,篩查數據疑點近400條,建立完善數據分析疑點核查聯動反饋機制,建立疑點追蹤落實臺賬進行核查落實,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提質增效。
六、積極跟進審計重點建設項目,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關注海洋港口、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公路體系、市政路網體系、地鐵等攻堅目標開展情況,有效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開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政策落實和省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督促有關部門及時整改涉企收費相關問題,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積極服務發展大局,對20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推進情況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督促整改,促進11個項目開工、10個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加強數字化工程結算審計軟件研發建設,審計署高度肯定,認為其“對于促進全國投資審計大數據‘一盤棋’,推動投資審計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七、深入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領導干部擔當作為。完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5項,向紀檢監察機關及主管部門移送案件和問題線索6件。創新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渠道和方式,納入干部廉政檔案,向紀檢監察機關定期報送紙質及電子審計結果。推動出臺《關于加快鄉村振興平臺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多項制度,推動有關職能部門提升治理能力。
八、充分發揮“治已病、防未病”功能,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大問題整改力度,全面梳理2015年以來審計未整改到位問題,累計整改問題610項,涉及金額302億元,出臺15項制度,促進提升審計結果運用實效。更加注重分析問題背后存在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專報64篇,市領導批示54篇,在更高層次上發揮審計作用。
九、存在的問題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審計的站位和格局需要繼續提升,在圍繞全市重大部署選擇項目、突出重點、提升服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宏觀服務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還要進一步了解,民生審計力度需要繼續加大;在審計項目質量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嚴不實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堵塞漏洞;審計干部的知識和年齡結構不盡合理,能力水平還需要繼續提高等等。
下半年,將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對審計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把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落實到審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二是聚焦主業勇作為,緊緊圍繞全市15個攻勢、上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等重大部署,積極跟進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和服務保障作用。三是提升素質強隊伍,堅持開放改革創新精神,持續“學深圳、轉作風”,打造協同審計,加強審計流程再造,以工業互聯網思維推進智慧審計,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審計干部隊伍,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作出新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