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全市審計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要求,緊扣全市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干部作風能力提升“三條線”重點工作以及十二個“持續用力”方面,以省內爭先進位奪第一、全國彰顯特色勇擔當的奮進精神,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主責主業,有效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保障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一、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要求
(一)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按照統一部署要求開展好主題教育,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健全完善學習傳達、任務分解和跟蹤督辦機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召開意識形態工作專題會議,專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二)堅決貫徹落實黨領導審計工作的制度機制。鞏固深化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健全全市黨委審計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工作運行機制,全力配合做好黨委審計委員會全體會議籌備工作,重大事項及時全面請示報告,優化辦文辦會、督察督辦、組織協調工作流程,細化、實化、制度化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堅持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黨的組織原則,堅決服從上級黨委審計辦的領導,做好上級審計機關部署安排任務;加強對區市黨委審計辦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加強市、區(市)兩級審計機關聯動,形成上下貫通、組織有力、協調高效的一體化審計工作格局。
(三)堅持從政治上謀劃和推進審計工作。堅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把講政治貫穿謀劃審計工作、履行審計職責、實施審計項目全過程,通過揭示經濟問題、經濟責任,反映政治問題、政治責任,保障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有效實現,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堅持依法審計、客觀求實,認真貫徹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實行審計容錯糾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
(四)精準把握和推進審計全覆蓋。全面加強對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監督,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到對審計對象的全覆蓋,不留監督盲區和死角,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懾。明確審計全覆蓋工作重點,緊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開展審計,做好長遠計劃與短期安排,綜合運用審計、專項審計調查、核查、調研等多種形式,鼓勵團隊作戰、一審多果、一果多用。
二、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有力有效服務保障大局
(五)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重大政策措施審計。圍繞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等領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實,以促進政令暢通為目標,開展“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落實審計調查,推動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改善社會民生、擴投資需求等重點領域相關政策落實;開展全市國際會議經費使用和效益審計,促進招商資金規范高效使用、招商政策真正兌現、招商項目真正落地;開展新增政府專項債券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調查、地方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情況專項審計調查,關注經濟運行安全,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開展宣傳文化旅游發展資金審計調查,促進文化宣傳創新、提高城市軟實力。
(六)聚焦國企改革和國有資產安全,深入開展國有企業審計。開展國有企業重點改革、區市政府融資平臺運營及風險管控、國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等審計,關注企業總體資產負債、國企改革進展、投資經營、國有資產處置和收益分配等情況,推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規范企業投融資運營活動、提升風險防范控制能力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七)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公共投資審計。持續跟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部署,對地鐵、公共停車場、舊城舊村改造、重大公共工程PPP建設項目等開展審計,突出關注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政策落實、建設項目推進、概算執行、項目管理、程序履行、資金管理、造價控制等情況,揭示和反映管理漏洞和風險隱患,規范公共投資建設管理,提高投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績效,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
(八)聚焦促進財政資金合規安全高效,深入開展財政審計。開展本級財政管理、部門預算執行、財政收支決算等審計,重點關注各類財政資源統籌銜接、存量資源盤活利用、一般性支出壓減情況,以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房產管理情況,把財政資金看住、看好、看出效益,筑牢經濟安全屏障,促進增強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部署的財力保障。
(九)聚焦促進權力規范運行,深入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找準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發揮作用的著力點,開展市直部門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區(市)長經濟責任項目原則上結合省委組織部、省審計廳對區(市)委書記的審計同步安排。突出關注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以及中央、省市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情況,本部門單位重要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執行和效果情況、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情況等,促進干部更好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鍛造“實干家”干部隊伍。
(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入開展民生審計。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確保兜牢民生底線,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實,促進更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審計工作出發點,組織開展就業補助和失業保險、義務教育相關政策落實和資金審計、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康復大學建設、姜山方艙醫院及隔離場所項目建設等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結合審計項目繼續開展市辦實事跟蹤核查,促進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十一)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深入開展資源環境審計。以推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開展市直部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突出關注領導干部貫徹執行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完成等情況。同時,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專項審計調查,關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環境相關資金征收管理使用和項目績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二)聚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做實審計監督“下半篇文章”。實施審計整改全口徑、全周期管理,全面反映整改情況。創新研發整改信息化系統,跟蹤管理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銷號,提升審計整改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整改工作成效。建立完善信息溝通、線索移交、協作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的協同,主動加強同組織人事、財政、國資、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確保審計成果權威高效運用。
三、持續提升自身作風能力,推動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深入實施研究型審計。把研究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聚焦吃透弄通被審計對象的政治、政策、機制、制度等各方面情況,充分發揮審計效能,深入拓展“一縱雙橫多面”研究型審計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審計研究團隊,常態化開展行業領域綜合研究分析,以“政治—政策—項目—資金”政策線為導向,以“立項—實施—報告—整改”流程線為著力點,做實研究型審計措施方法路徑。用好審計專報、審計綜合報告等載體,提高綜合分析研究能力,更加精準服務決策。
(十四)抓牢抓實智慧審計。堅持科技強審理念,力爭形成彰顯青島特色的智慧審計工作模式。積極對接數字青島規劃,進一步加強審計領域數字能力建設,全面深入應用金審工程三期,推動審計工作流程優化、效率提升。進一步強化審計數據資源歸集、治理和綜合利用,增強各領域大數據審計水平。以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大數據審計技能競賽等為抓手,加強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構建不同層級和領域的數據分析骨干團隊。認真落實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
(十五)培育專業化實干隊伍。認真落實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好干部隊伍基礎建設,提升整體水平。加大年輕干部選育培養力度,發揮好大數據審計青年尖刀班作用,對年輕干部加強多場景歷練,拓寬干部“入口”。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實戰鍛煉,促進審計干部提高能查能說能寫本領。優化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用好亮績平臺,搭建比武比選和評先樹優舞臺,培育實踐實干實績作風能力。
(十六)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抓好12個審計領域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聚焦難點重點、短板弱項,研發一批新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增強創新力。高質量做好規劃立項,強化全流程審計質量管控,爭取做出一批質量過硬的優秀審計項目,帶動整體審計質量再上新水平。加強與內審、中介等外部力量的整合,規范購買社會審計服務,吸納內部審計人才參與政府審計,充實審計監督力量。組織開展審計機關成立4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十七)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黨組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支持紀委監委派駐機構開展監督,完善黨員日常管理工作鏈條,以臨時黨支部為陣地開展經常性政治體檢。強化規范規矩意識,加強對審計權力全過程監督。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嚴真細實快”工作要求,從嚴執行審計“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審計“八不準”工作紀律,有效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提升作風能力。牢固樹立文明審計理念,真正做到審計文明規范、以理服人。把推進模范機關建設作為強化黨的領導、推動中心工作的重要載體,謀劃實施體現地方特色、審計特點的建設模式,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黨建品牌。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馳而不息將“清廉鑄審”廉潔文化品牌建設推向縱深,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