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資源環境審計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等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充分發揮審計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監督保障作用。
一是積極推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落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建立健全評價指標體系有關要求,指導區市審計機關加強鎮街領導干部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算好“綠水青山賬”。認真做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聚焦園林和林業、農業農村等部門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資源環境決策制定執行、目標任務完成、資金管理使用和項目建設等內容,多維度、多角度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二是重點抓好山水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審計。緊盯美麗中國建設等最新政策,綜合考量已開展耕地保護、水資源保護、大氣污染防治等資源環境相關審計,研究組織實施山水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污水處理、污泥處置、森林資源保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山生態修復等方面,助力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審計項目采取“上審下+區(市)局自審”模式開展,加強對區(市)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不斷提升全市資源環境審計能力。同時,聚焦礦山企業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等涉及營商環境相關資金,抓住突出問題,精準發力,破解風險隱患,助力綠色高質量發展。
三是數字賦能打造資源環境智慧審計新模式。堅持向信息化要資源、向大數據要效率,探索數據技術與審計業務有效融合,充分發揮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和跨業務的數據挖掘與分析優勢,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山水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專項審計調查中,深化地理信息技術、SQL等大數據技術應用,探索無人機、激光雷達探測等新設備新方法在礦產資源的審計實踐,切實提高資源環境審計質量和效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