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31日,中共青島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提出“十個持續用力”。其中,青島提出在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上持續用力,聚焦“10+1”重點產業方向,打造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
青島正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批產業將迎來新的風口。
產業體系更高級
創新的號角,又一次吹響在關鍵的節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確定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城市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加快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是立足青島實際、順應產業發展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際行動,關系當前、利于長遠。
今天青島召開的會議中提出在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上持續用力,聚焦“10+1”重點產業方向,進一步明確了青島產業的重點發力方向。
何為“10+1”產業?就是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一體推進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示范應用,更好發揮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突破發展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能源、智能制造裝備等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打造新的產業增長引擎。提質發展智能家電、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現代輕工等優勢產業,彰顯產業特色,加快產業“煥新”,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超前發展太赫茲、海洋電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類腦智能等一批未來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可以說,“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是在原有產業體系的升級,標志著青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創新型產業體系更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
本次會議提出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上持續用力,聚焦“10+1”產業方向,彰顯了青島堅定地推動城市產業向新質生產力方向、更高能級邁進的決心。
產業賽道更細分
產業細分賽道是經濟發展和市場深化的必然趨勢。
細分賽道對于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市場效率、激發創新活力以及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注意到創新型產業體系除了明確了“10+1”產業方向,還細分了產業賽道。
青島將聚力突破車規級芯片等新賽道,重點發展先進封裝、人形機器人等新賽道。
其中,車規級芯片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集成電路產業的細分賽道,集成電路產業是青島市重點發展的先導產業,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青島集成電路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西海岸與嶗山、城陽、膠州、即墨的“一核四極”協同發展格局,建立起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等全產業鏈條。以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為例,園區相繼落戶思銳智能、中微創芯、方益科技、貝斯蘭等40家重點企業,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
而車規級芯片是中微創芯等企業正在發力的方向,中微創芯專注于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開發。企業的核心業務包括IGBT、SiC等芯片產品的技術開發,尤其是高端智能功率模塊(IPM)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光伏及儲能)、伺服電機等。值得注意的是青島中微創芯電子有限公司近日已完成Pre-B輪融資,金額近億元人民幣。而先進封裝賽道,物元先進封裝正在加快建設中,該項目還入選了2024年度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產業攻關儲備項目名單。未來,車規級芯片、先進封裝等細分賽道,將是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的重點突破、發展方向。
作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引進了“AI+制造”第一股創新奇智、全國首個視覺算法商城極視角、行業領先的智慧城市企業以薩技術等垂直領域人工智能企業總部落戶,青島已集聚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其中,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已集聚相關企業200余家,年內產業規模將達350億元,算力規模達到1900P。
人形機器人是各地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點布局的產業方向之一。據券商測算,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量有望達到200萬臺,對應的市場空間將超過5700億元。青島積極布局,把人形機器人列為重點發展新賽道,優必選、樂聚智家、鋼鐵俠等國內頭部企業均已在青島開展布局,相關產品已在工業制造、家庭服務、科研等場景開展應用驗證。
生命健康產業被視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是青島重點布局的新興產業之一,青島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一期項目順利完成封頂,已簽約華科先鋒、百洋大騁、五維康、百年康健等醫療器械智造行業頂尖企業。
海上有“風光”,綠色能源也是青島重點布局產業,并且取得一定突破,今年6月,三峽集團與青島牽手,簽署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此前的5月,三峽集團發布了山東青島深遠海4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相關招標公告。根據三峽集團在漳浦的4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為16億千瓦時,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約49.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9.5萬噸。以此測算,三峽集團青島深遠海項目,年發電量應該也在16億千瓦時左右。而青島首個海上光伏項目——總投資102億元的中電建海上光伏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復,12月27日,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項目海上部分開工建設。前三季度,青島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80萬千瓦,占比達到52%。
產業方向更聚焦,產業細分賽道更精準,青島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產業要素更專業
專業的要素保障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制定專項產業政策,設立產業基金,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落地,這正是為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給予政策、資金、場景應用支持的有效舉措。
以合成生物產業為例,合成生物學被視為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站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的最前沿。根據麥肯錫預測,未來全球經濟活動中,60%的物質產品可以由生物技術生產。在2030年至2040年間,合成生物技術每年將為全球帶來2萬億至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面對這片產業新藍海,青島早已入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上游“工具層”,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成員單位從事DNA測序、合成等服務;中游“平臺層”,依托青島能源所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高通量拉曼流式細胞分選儀”孵化而來的星賽生物,已經將自主研發的設備打入歐洲市場;下游“應用層”,青島有國內工業酶龍頭企業蔚藍生物,還有以合成生物技術實現甘油葡糖苷純度高達99%以上的中科藍智等企業。如果再加上政府專項政策的出臺,會進一步驅動產業的發展,并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指引。
汽車產業正在向智能網聯化方向發展,青島汽車產業鏈規模已經超過1800億元,是青島制造業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順應新的產業發展趨勢,是青島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的重要機遇。不久前出臺的《青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力爭產業鏈規模超過3000億元;動力電池、智能座艙系統等關鍵配套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以行動計劃為牽引,如果再加上專項的產業政策,必將進一步提升青島汽車產業競爭力。
產業基金也為產業的發展注入“活水”,青島集成電路產業,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頭部資本涌入,近日,青島自貿片區管委與青島海發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前海方舟(青島)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青島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專戶基金,致力投向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領域。前不久,青島入圍國家AIC股權投資試點城市,“五大”AIC股權投資基金快速在青島落地,且大多投向集成電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據不完全統計,青島集成電路產業園已吸引超200億的基金落地,僅今年新設基金規模就超過140億元。
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的一環。青島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匹配了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十條措施,將產業頂層架構和關鍵環節政策支持體系形成“一盤棋”,系統地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這片創新熱土加速落地。
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相信全市上下齊心努力建設創新型產業體系,將來青島會涌現一批更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為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注入強勁動能。
信心為楫,創新為翼,青島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島方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