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市統計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統計現代化改革,加快統計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構建系統完整、協同高效、約束有力的統計監督體系,為促進青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統計支撐。
一、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研判,助力經濟發展大盤穩定
1.強化一季度經濟預測分析。結合全市經濟運行特點,加大工業、投資、GDP預測分析,為穩定經濟大盤、實現一季度開門穩開門紅提出建議措施。
2.搞好經濟運行分行。針對新特點新趨勢,積極開展月度、季度、年度經濟運行分析,強化宏觀經濟指標監測,開展重點城市對比分析,提出務實有效的意見建議。
3.加強派生產業分析監測。深度開展“四新”經濟、“十強”產業、數字經濟、戰新、高技術等派生產業統計監測分析。完善分區市季度增加值核算方案,開展派生產業增加值測算,客觀反映新舊動能轉換成效。
二、扎實做好GDP核算工作,精準反映高質量發展
4.重視提升GDP核算質量。注重經濟效益核算,提高與年度GDP核算相關的“四項構成”數據質量,加強價格指數分析研究,注重宏觀指標對比分析。
5.優化區市GDP統一核算方法。改革區市金融業統一核算辦法。強化GDP兩級聯動監測,提出促進GDP平穩增長的舉措,以“一區一策”服務區市抓經濟工作。
6.深化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雙板塊”監測。規范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統計口徑,修訂完善“雙板塊”監測制度,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統計服務。
三、優化投資統計改革,促進投資平穩增長
7.健全投資運行分析。重點對在建重大項目投資進展、省市重點項目落地開工、重點產業項目投產運營等開展分析,提出咨詢建議。
8.精準做好投資項目監測。落實新開工項目旬報制度,從區市、產業、規模和重點項目調查新開工項目納統情況。對重點項目實施分階段進度監測,加強“四新”經濟、“十強”產業等重點領域投資監測。探索開展“數字經濟”投資監測。
9.加強投資統計數據質量核查。強化投資基礎數據審核,加強總量及增速波動監測,實施現場檢查和專項執法監督。
四、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效能
10.創新高質量發展統計監測。制定青島市高質量發展統計監測制度,有效反映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優勢、成效和短板。建立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引導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施策。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評價體系,客觀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狀況。深化功能區統計改革創新,實現全市功能區全面統計。
11.建立城市更新改造投資專項監測。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投資專項監測,全面反映投資狀況,定量反映城市更新和改造對投資發展的貢獻水平。
12.創新開展全社會研發投入季度監測。利用青島智慧統計平臺,補充收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研發投入數據,形成覆蓋完整的全社會研發投入數據。
13.扎實推動產業統計改革創新。制定服務業統計改革發展意見,探索編制服務業生產指數,優化應急產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農業生產跟蹤調查制度,全面掌握農業生產過程。開展“法產并重”統計改革。推動開展工業大個體戶和汽車產業活動單位統計。
五、創建高質量納統體系,筑牢統計基層基礎
14.打造高質量納統新機制。貫徹落實全市《關于高質量納統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納統組織網絡體系和智能支撐網絡體系;分類建立“準四上”“儲備”“種子”名錄庫;重點做好商業綜合體、億元市場、加油站等領域納統工作。
15.加強企業、部門統計管理。建立完善企業電子統計臺賬,開展勞動工資、科技研發電子臺賬國家級試點。探索維護名錄庫方法,推進單位名錄高效管理。發揮好部門行政記錄服務現代化統計工作的作用,提升部門統計規范化水平。
16.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深化省級、市級基層統計人才培育工程。運用好部門聯合培訓機制,開設“統計大講堂”,提高“統計云課堂”培訓效能。
17.建立基層基礎工作聯系點制度。聚焦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目標,統籌解決基層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培樹基層基礎建設先進做法和典型案例。
六、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新突破
18.搭建專題數據庫。建設國民經濟核算、高質量發展等專題監測數據庫,優化提升宏觀治理服務中心效能。
19.加強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人口、“四上”企業及投資項目地理信息系統,拓展經濟運行可視化場景板塊,打造經濟運行“移動駕駛倉”,提供便捷高效資政服務。
20.建設“一鍵上報”“最多報一次”“算法開放”系統。探索“智慧統計”平臺區市應用模式。進一步健全平臺管理制度和辦法,規范“智慧統計”平臺應用和管理。
七、強化統計監督,積極營造良好統計生態
21.深化統計法律法規學習。強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持續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深化學習《意見》《辦法》《規定》和《監督意見》。多渠道開展依法統計宣傳。
22.統籌做好統計督察準備。制定落實《監督意見》分工實施方案。開展經常性自查自糾工作,做好省統計督察準備。
23.持續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嚴格落實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推進“雙隨機”抽查工作,依法查處統計違法行為。強化執法骨干隊伍建設。推進統計監督與其他監督協同貫通。
24.健全完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健全統計數據質量核查制度,修訂完善統計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切實壓緊壓實數據質量責任。
八、統籌開展民生統計和社情民意調查,服務民生改善和營商環境
25.統籌做好重大普查調查。繼續做好“七人普”后續工作。開展1%人口抽樣調查。做好全國第五次經濟普查準備。組織2萬余家單位按季度開展工資調查。
26.優化升級消費和民生發展指數。升級消費發展指數,完善民生發展指數,開展消費、民生發展監測,助力改善市民生活品質。
27.積極開展社情民意調查。積極開展教育、醫療、就業等領域的民意調查。定期組織實施企業家滿意指數調查,為改善營商服務環境提供民意參考。
九、開展重大問題分析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咨詢建議
28.開展重大普查調查工作研究。完成“七人普”課題研究,開展“五經普”重大問題研究,探討在普查結果中全面反映高質量發展方法路徑。
29.開展服務重大戰略課題研究。加強“雙碳”目標約束對我市產業競爭力的影響評估研究,開展創新驅動背景下我市研發投入研究,加強服務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和新發展格局下我市消費擴容提質政策等研究。
30.加強重點行業發展研究。聚焦工業高質量發展,從結構調整、投資對工業發展支撐等方面開展專題研究。加強對新經濟、“十強”、數字經濟等行業發展研究,促進補鏈強鏈。
十、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升干部能力素質
31.強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32.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加強“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堅持不懈糾治“四風”。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33.深化模范機關創建。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群團工作。創新培訓模式,加強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統計干部隊伍。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爭先進位,提升工作質效。
34.強化政務服務和統計宣傳。加強對重大突發事件和熱點敏感問題的輿情監測,不斷拓展統計政務公開領域和方式,健全新聞發布工作機制,加強統計數據解讀,樹立統計良好服務形象。
35.提升機關工作效能。扎實推進“作風能力提升年”,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建立跟蹤問效閉環式全鏈條督查機制,確保全年重點工作高質量完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