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體育局關于印發《青島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7年)》的通知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23-11-27
    字體大小: 打印

    各區、市教育和體育局、體育(發展)中心,機關各處室、屬各單位:

    現將《青島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青島市體育局          

    2023年11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青島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7年)

     

    水上運動產業是以海洋、江河、湖泊為載體,以競技、休閑、娛樂、探險、旅游為主要形式,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是健身休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涵蓋帆船(板)、賽艇、皮劃艇、槳板、摩托艇、滑水、潛水(蹼泳)、極限(沖浪、漂流)等項目。為推動我市水上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水上運動消費需要,依據國家《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山東省“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十四五”體育事業發展規劃》《青島市“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青島市游艇碼頭專項規劃(2005-2050)》《青島市郵輪游艇經濟發展規劃(2013-2030)》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3—2027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通過舉辦水上運動賽事、完善管理服務制度和打造水上運動品牌,推動水上運動產業蓬勃發展。

    1.業態體系初步形成。水上健身休閑、賽事表演、教育培訓、旅游體驗、設施建設與運營、裝備制造等產業門類逐漸擴充,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業余、商業賽事為驅動,水上運動俱樂部為支撐,水上運動用品制造、銷售和運動項目培訓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其中,帆船產業發展尤為突出,我市連續舉辦8屆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和4屆世界杯帆船賽等國際頂級賽事;國際游艇俱樂部被命名為中國第一處游艇(帆船)產業發展基地;打造“乘帆品海”時尚體育旅游品牌,榮獲“優秀帆船城市獎”;30余家國際知名品牌船艇制造企業落戶我市,生產的帆船遠銷歐美。

    2.賽事引領不斷強化。堅持引進國際知名賽事與創辦自主品牌賽事相結合,初步形成以帆船賽事為主導,其他水上運動賽事為補充,具有青島特色的水上運動賽事模式。相繼舉辦克利伯環球帆船賽、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世界杯帆船賽、世界槳板錦標賽、青島國際帆船賽等國際知名賽事。創辦青島國際OP帆船營暨帆船賽、“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中國帆船城市超級聯賽等自主品牌賽事。成功舉辦“青島杯”時尚體育聯賽沖浪公開賽、中國槳板俱樂部聯賽、全國風箏板錦標賽、全國青年風箏板錦標賽、十四屆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五屆全國游泳冠軍賽。

    3.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推進體育船艇登記管理、市場管理、從業規范和消費者人身安全保障等相關領域的“放管服”改革。規范帆船水上摩托艇海上旅游,制定實施《青島市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海洋潛水項目管理與服務相關制度,修訂游泳場所服務規范,推動成立海上運動聯盟。推廣“帆船運動進校園”“歡迎來航海”活動,建立了114所帆船特色學校,32所帆船特色示范學校,截至2022年底累計培訓3.9萬余名青少年,63萬人次參與帆船體驗。

    4.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水上運動與互聯網、健康、養老、旅游、文化、教育培訓等相關產業日益融合。青島奧帆中心成為集帆船運動、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濱海旅游休閑示范區,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榮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品牌節慶”“中國首批文旅融合十大節慶品牌”,入選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我市位列2021年體育旅游熱門境內城市排行榜第三名;奧帆中心、“魅力青島、揚帆起航—水陸環島戶外體驗線路”等多次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和線路。

    5.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帆船碼頭、下水點、市皮劃賽艇訓練中心規劃建設不斷推進,已在嶗山青山灣、仰口、膠州少海濕地建成帆船下水點3處;建成游艇帆船碼頭5處,其中在市南區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銀海大世界、西海岸東方影都建成大型游艇帆船碼頭3處;在上合示范區如意湖游艇會、西海岸新區唐島灣建成小型帆船碼頭2處。

    (二)面臨形勢

    全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實踐表明,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體育消費將出現爆發性增長,各種體育消費業態也隨之涌現,水上運動產業將迎來重要發展契機。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者對健康、休閑娛樂需求的增加,全球水上運動相關的消費市場快速增長,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迅猛。特別在發達國家,水上運動已成為大眾休閑體育發展的高端形式,受眾群體廣泛,水上戶外運動用品市場占全球市場的60%以上,水上運動職業競技賽事水平高、系列多,水上運動與生態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生活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眾多產業,目前已進入發展較為成熟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和重視體育工作,多次強調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741美元,人民群眾健康、娛樂、休閑需求的快速提升,水上運動逐漸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我國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迎來黃金期。2016年體育總局等九部門發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以來,我國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條件日益完備,政策層面,國家不斷加強在規劃引領、稅費優惠、資金支持、項目用地等方面支持力度;市場層面,沙灘、滑板、帆船、游泳等水上運動的參與人數日益增加,水上運動裝備的銷量快速增長;產業層面,水上運動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業余、商業賽事為驅動,水上運動俱樂部為支撐,水上運動用品制造、銷售和運動項目培訓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水上運動與互聯網、健康、養老、旅游、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和行業日益融合,水上運動的“長尾”市場正在加速形成。但我國水上運動產業仍處于成長期,相關的產業配套還不完善,隨著水上運動逐漸大眾化、普及化,水上運動的產業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且空間巨大。

    市十三次黨代會錨定“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目標,擘畫“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愿景,并陸續出臺一系列促進水上運動發展的政策,為我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注入了澎拜動力。同時,我市水上運動產業資源稟賦突出,海域面積為11713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為760.02千米,擁有豐富的“島、灘、灣、河、湖”等水上資源,非常適合發展水上運動產業。2022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35元,人均消費支出32497元,全市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了322.5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為3118.79元,市民健康意識加強,水上運動消費持續升級。與此同時,我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依然存在:水上運動船舶碼頭數量不足,水域使用審批難,審批流程有待簡化;市民水上運動技能不足,水上項目普及程度較低,市場需求有待開拓;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產業相關人才緊缺,賽事運營能力有待提高;產業統計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相關評價尚未展開。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對青島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水上運動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群眾水上運動需求為導向,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水上運動向市場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促進水上運動產業集聚與融合,打造全球知名水上運動城市和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城市,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改革創新。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化審批程序,完善產業發展激勵政策,鼓勵在產業業態、商業模式、賽事運營等領域創新。

    因地制宜,供需并重。立足發展現狀,整合區域空間資源,遵循水上運動項目發展規律,科學規劃布局。鼓勵擴大市場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高品質需求與高質量供給的匹配互動。

    開放合作,融合互促。以賽事為紐帶,擴大對外開放,加大與膠東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水上運動產業合作力度,推動與商貿旅游、文化宣傳、教育培訓、大數據等產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

    安全發展,綠色低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從業人員安全責任意識,提高安全監管能力。嚴守生態底線,在低碳賽事、低碳場館設施、低碳生產等領域強化治理,實現產業與環境的互促與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良性發展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水上運動產業體系,打造世界著名“帆船之都”,初步建成全球知名水上運動城市和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城市。

    ——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水上運動市場容量明顯擴大,產業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水上運動賽事表演、休閑服務、裝備制造、教育培訓等產業業態梯次發展。到2027年,水上運動產業總產出達到80億元。

    ——產業基礎進一步牢固。布局合理、設計科學、方便實用的水上運動場地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建成。覆蓋面廣、層次多元、形式多樣的水上運動競賽和活動網絡基本建立。水上運動項目文化影響力顯著上升,打造2處以上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

    ——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水上運動產業優勢條件得到充分發揮,水上運動產業體系逐漸形成,獨具青島特色的龍頭帶動、岸線支撐、遠島拓展、河湖并重、水陸聯動、區域協同的水上運動產業空間布局初步形成。

    ——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產業主體更加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深,產業集聚融合縱深推進,涌現一批龍頭企業,形成30個以上特色鮮明的水上運動俱樂部,每年至少承辦2項國家級以上水上運動賽事,形成3個以上國內知名水上運動品牌,帆船產業成為世界知名水上運動品牌。

    ——產業環境進一步完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深入推進。土地、水域、人才等要素保障促進政策進一步健全,相關鼓勵支持政策日趨精準,企業成本逐步降低,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競爭規范有序,消費環境明顯改善。

    三、產業布局

    (一)龍頭帶動

    突出帆船產業的水上運動龍頭作用,突出奧帆基地在全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延長和提升帆船產業鏈,建設“帆船之都”青島全球品牌推廣中心,形成以奧帆中心為龍頭、布局合理、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帆船運動基礎設施群,打造世界著名“帆船之都”。發揮奧帆基地輻射帶動作用,在市區中心區沿海一帶大力發展賽艇、皮劃艇、槳板、摩托艇、潛水、滑水、沖浪等水上運動產業,開展高水平水上運動賽事活動。

    (二)岸線支撐

    充分發揮我市海岸線長、近海水域水質好的優勢,東北方向沿海岸線向嶗山區、即墨區延伸,西南方向沿海岸線向城陽、西海岸新區延伸,依托第一、二、三、六海水浴場,大力開展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等運動。以丁字灣、鹽水灣(又稱橫門灣)、嶗山灣(又稱北灣)、麥島灣、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前海灣(又稱棧橋灣)、膠州灣、唐島灣、靈山灣等海灣為重點,大力發展槳板、摩托艇、潛水、滑水、沖浪等水上運動產業。

    (三)遠島拓展

    以靈山島、竹岔島、小麥島、小管島、女島、田橫島等島嶼為依托,大力發展帆船、槳板、摩托艇、潛水、滑水等深水域水上運動產業。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拓展海釣等遠海水上運動產業,探索發展高空跳水、水上蹦極、深潛、帆傘等極限水上運動產業。

    (四)河湖并重

    以膠萊河、墨水河、風河等河流為依托,大力發展龍舟、槳板、皮劃艇等水上運動產業,創造條件開展漂流等極限運動,發展配套休閑服務產業。以少海、月湖、墨河公園等城市湖泊為依托,加大體旅融合力度,完善水上游樂園功能,大力發展劃水、水上自行車、劃船等水上休閑運動產業。以大型湖泊為依托,發展龍舟、賽艇、皮劃艇、槳板、動力沖浪板、摩托艇、釣魚等水上運動產業。

    (五)水陸聯動

    加大山、海、河、湖、城水上運動產業統籌聯動發展力度,形成更為完善的水上運動產業體系。依托嶗山、珠山等風景區資源,探索發展漂流等戶外水上休閑運動產業。鼓勵水上運動綜合體開發建設,發展游泳、跳水、滑水、水上瑜伽等水上健身運動產業。加大即墨、城陽、膠州水上運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大市區水上運動培訓業發展。

    (六)區域協同

    以我市國際精品賽事和自主品牌賽事為媒介,推動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帆船、風箏板、沙灘運動等水上運動產業交流做深做實,推進經貿洽談、文化交流和旅游觀光縱深發展。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推動膠東經濟圈水上運動產業協同發展,建立完善帆船、賽艇、槳板聯盟等平臺,舉辦精品水上運動賽事,探索區域水上運動產業一體化發展路徑和模式,開發膠東經濟圈水上運動旅游線路,推動與相關業態融合發展。


    青島市水上運動產業布局圖(2023-2027)

    四、重點任務

    (一)完善基礎設施

    加強水上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點、線、面”立體化、多元化的水上運動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做好水上運動基礎設施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海洋功能區劃等的銜接。科學規劃水上運動設施空間布局,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水上運動設施用地和配套設施配建比例。

    1.加快建設一批水上運動中心。以帆船、皮劃艇、摩托艇、槳板、沖浪、潛水等項目為引領,合理規劃專業訓練區和大眾休閑區,改造一批專業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開發一批水上休閑運動中心。支持在龍灣、靈山灣、唐家灣-薛家島、環膠州灣、東岸前海、嶗山風景區、鰲山灣、田橫等地區建設集旅游服務、運動娛樂、商業會展于一體的水上運動綜合體。在保障防洪安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即墨、膠州、萊西、平度、西海岸等公園水域、河流、湖泊等區域,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水上休閑運動設施。

    2.推動建設各級各類運動船艇碼頭。綜合船艇碼頭建設運營條件和水上運動需要,結合我市濱海資源和空間發展戰略,推進田橫碼頭群、鰲山灣碼頭群、嶗山風景區碼頭群、東岸前海碼頭群、環膠州灣碼頭群、唐島灣碼頭群、靈山灣碼頭群和龍灣碼頭群等8大碼頭群建設,重點布局4處郵輪碼頭、59處游艇帆船碼頭和13處帆船下水點,將我市打造為東北亞區域性郵輪港、國際知名的旅游度假游艇目的地和水上運動中心。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多渠道合作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運動船艇碼頭。

    3.整合現有水上設施資源。加大現狀資源評估力度,摸清水上設施資源家底,明確全市可以布局碼頭的岸線資源和各類現有水上運動設施。鼓勵市南、嶗山、西海岸、即墨、膠州等區(市)對符合條件的一般船艇碼頭、漁港碼頭等進行功能調整,將其改造為運動船艇碼頭并向公眾開放。加大對現有水上運動設施的改造升級力度,鼓勵嶗山風景區、唐家灣、靈山島等區域在現有水上運動設施的基礎上完善功能,提升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升級為資源整合有效、設施對接到位的綜合性水上運動基地,提升服務能力。

    (二)強化賽事活動引領

    完善水上運動賽事體系,統籌賽事資源,持續打造專業賽事、業余賽事和商業賽事相結合的獨具青島特色的水上運動賽事格局。積極實施水上運動精品賽事提升計劃,打造賽事品牌,不斷提升賽事運營質量和社會影響力。延伸水上賽事產業鏈條,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

    1.完善賽事體系。逐步建立以專業性水上運動賽事為主體、群眾性業余水上運動賽事、商業性水上運動賽事為補充的賽事體系。承辦好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等世界級帆船運動賽事,積極申辦世界水上摩托錦標賽、世界槳板錦標賽、世界游泳錦標賽、賽艇世界杯等專業性水上運動賽事。鼓勵各區(市)政府、運動協會、俱樂部聯盟等開發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水上運動賽事活動,推動水上自行車、滑水等各級各類群眾性水上運動賽事常態化。鼓勵相關企業引進開發商業性水上運動賽事,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賽事需求。

    2.打造賽事品牌。積極實施水上運動精品賽事提升計劃,打造帆船、槳板等國內頂尖、國際知名的高端品牌賽事活動,形成重點賽事和潛力拓展賽事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發展適應廣大群眾品質生活需要、根植于城市文化底蘊與自然稟賦的大眾品牌賽事,鼓勵各區(市)結合本地自然、文化等資源特色,找準定位,突出優勢,繼續打造“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山東港口杯”仙境海岸半島城市帆船拉力賽等自主品牌賽事活動。以特色化、品牌化為重點,大力支持各類體育賽事企業參與水上運動特色品牌賽事的創建。在支持傳統主流媒體和門戶網站發布賽事信息、播出賽事節目的基礎上,創新宣傳手段和傳播方式,聯合相關部門構建體育賽事全媒體傳播平臺。充分利用各類新興媒體及社交平臺,提供專業賽事服務,參與賽事傳播互動。

    3.延伸賽事產業鏈。發揮賽事對水上運動裝備、住宿、餐飲、交通、旅游、媒體服務等關聯消費的拉動作用,促進水上運動產業鏈內部業態間的滲透交融、協同創新,推動水上運動產業建鏈補鏈延鏈,打造完整產業鏈條。依托帆船、槳板、皮劃艇等各級各類賽事,鼓勵水上運動裝備制造、設施建設、賽事管理、教育培訓、旅游景點、酒店餐飲等水上運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異業聯盟,實現合作共贏。支持水上運動賽事承辦單位和運營公司以委托、冠名、特許、廣告、戰略合作等形式商定賽事商務開發及贊助合作。鼓勵相關賽事文化創意衍生品的設計、開發、銷售,深化水上運動賽事文化創意內涵,豐富賽事文化產品體系。

    (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圍繞市場主體發展需求,建立水上運動項目備案制,理順管理體制。深化水上運動領域“放管服”改革,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水上運動社會組織改革,有效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1.建立健全水上運動項目信息登記制。適時出臺青島市體育運動船艇旅游暫行管理辦法,對帆船、水上摩托艇、皮劃艇、漿板等水上運動項目實施商事登記和事后信息登記制,定期編制信息登記材料清單和登記指南,明確登記的材料、方式、期限、監管規則等內容,通過相關服務場所、政府網站和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等渠道公布,引導水上旅游經營者依法登記。向完成信息登記的水上運動項目發放識別號,實行分級分類統一管理。開發水上運動項目信息登記服務管理系統,并及時將登記信息與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交通運輸、海洋發展、文旅、市場監管、海事等相關部門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堅持優勝劣汰的原則,開展水上運動項目等級評定,監督和引導水上運動項目經營者按照行業標準規范經營。

    2.深化水上運動領域“放管服”改革。簡化水上運動項目審批手續流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加強對水上運動賽事、市場經營等活動的事中事后監管,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全面開展“綜合查一次”。加快構建青島市水上運動行業信用體系,完善水上運動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提倡誠信經營、規范服務,強化行業自律。穩妥推進水上運動設施功能改造和機制改革,推廣水上運動設施第三方運營管理模式,全面推進公共水上運動設施服務大提升。

    3.推進水上運動社會組織改革。由市體育總會牽頭,引導水上運動社團、行業協會、自發性水上運動組織等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內部運行機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發揮市體育產業聯合會作用,用好“輪值會長制度”,完善行業標準,規范行業準入,加強從業人員資質培訓,推動行業監管機制的建立,推動水上運動產業健康發展。強化水上運動社會組織分級分類管理,完善行政機構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配套政策和監管制度,有效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四)推動重點產業集聚升級

    重點發展水上運動賽事表演、會展、休閑服務、制造、教育培訓等業態,強化集聚效應,推動形成水上運動產業集群。

    1.強化重點業態發展。大力發展賽事表演業,辦好國際國內水上運動高端賽事、自主品牌賽事和商業性賽事。大力發展水上運動會展業,培育引進專業賽會機構,提高水上運動會展綜合效益和帶動效應。大力發展休閑服務業,鼓勵開展槳板、帆板、沖浪、潛水、滑水、漂流等水上休閑運動項目,提高運營效益、改善服務質量。大力發展水上運動裝備制造業,加快建設涵蓋水上運動裝備、娛樂設施、安全及救生用品等產品的生產銷售集散地。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業,積極開展帆船運動進校園、歡迎來航海等活動,規范發展水上運動培訓市場,引導開發特色課程,探索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水上運動人才的新機制。

    2.打造重點產業集群。強化集聚效應,引導資金、項目、人才集聚,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推動水上運動與旅游、會展、商務、制造業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加快完善各環節水上運動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發揮船艇制造企業的龍頭作用,完善船艇制造產業鏈條,打造國際船艇研發制造基地,構建集船艇研發與制造、船艇銷售與租賃、船艇運動休閑管理、船艇衍生品開發與經營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形成國際著名、國內頂尖的船艇產業綜合集群。鼓勵水上健身休閑運動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和聚合作用,不斷延伸產業鏈,積極發展帆船、賽艇、皮劃艇、摩托艇、帆板、潛水、滑水、漂流等水上健身休閑項目,依托我市水域資源,吸引中小企業集聚,推動集群專業化與規模化,推動形成水上健身休閑產業集聚區。

    3.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強化創新驅動,探索科技在水上運動賽事、場館、健身等領域的實踐和運用,提高水上運動科技服務水平;依托帆船等精品賽事、船艇制造等水上裝備龍頭企業,吸引研發機構在我市落戶,引導企業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上運動裝備。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聚焦發展水上運動裝備制造的研發、設計、銷售等高端環節,提高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水上裝備知名品牌;進一步優化水上運動服務業、制造業及相關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培育和吸引一批引領研發創新、裝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水上運動龍頭企業,保障體育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五)擴大水上運動消費

    以爭創國家體育消費活力城市為契機,豐富產品供給,擴大水上運動消費人群,實施水上運動消費能級提升專項行動,拓展水上運動消費市場。

    1.擴大水上運動消費人群。積極落實《關于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打造政府引導、商家讓利、全民參與的促消費“組合拳”。持續開展體育消費券配送活動,吸引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人群參與水上運動消費。依托運動官數字體育SAAS服務系統、智金衛士等,加強水上運動預付消費資金監管,增加消費粘性。發揮體育明星和運動達人示范作用,通過媒體宣傳、巡回演講等形式宣傳推廣水上運動文化,引領水上運動消費新風尚,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提高消費者水上運動技能,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線上線下培訓,滿足大眾多元培訓需求。開展水上運動進校園活動,鼓勵中小學組建水上運動隊,普及和推廣水上運動,培養青少年水上運動能力和消費習慣。

    2.提升水上運動消費能級。積極舉辦水上嘉年華、水上運動產業博覽會等活動,搭建起“一站式水上運動消費服務”的新型體育展會模式。創新水上運動消費模式,推動水上運動產業與旅游、文化、互聯網融合發展,形成水上體育旅游、智慧水上運動等水上體育消費新業態。依托水上運動公園、營地、旅游景區、運動中心、訓練基地、水上運動綜合體等平臺載體,打造體育產品互動體驗區、體育品牌展示區等沉浸式體育消費新場景。規范水上運動市場管理,用好“體育消費糾紛巡回法庭”,加大消費者權益保障力度,發揮體育產業誠信聯盟領頭羊作用,提升水上運動產業經營信譽度。

    (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持續推進“水上運動+”產業深度融合模式,創新“水上運動+旅游”“水上運動+文化”“水上運動+互聯網”等多要素、多維度產業融合模式。

    1.推動水上運動+旅游融合發展。打造乘帆品海體育旅游品牌,推進山、海、河、湖等旅游資源與水上運動融合,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水上運動旅游精品景區、線路、賽事和目的地等精品項目,推進集水上運動、商貿和旅游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建設。支持水上運動與民俗節慶活動融合開展,鼓勵舉辦水上嘉年華活動,推動水上運動同游、購、娛、樂、展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引導旅游企業推廣水上運動賽事活動旅游,鼓勵旅行社結合水上運動賽事活動設計開發體育旅游特色產品和線路。支持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積極舉辦形式豐富、參與體驗性強的水上運動賽事活動,形成一批體現水上運動旅游融合特色的“網紅”打卡地。

    2.推進水上運動+文化融合發展。加大水上運動公益廣告宣傳力度,依托奧帆博物館等文化資源,普及水上運動知識,推廣水上運動文化,營造水上運動氛圍。充分發揮水上運動名人的示范引領作用,依托水上運動城市形象大使,水上運動推廣普及與水上運動城市品牌國際宣傳結合,培育具有優秀品德和良好運動成績的水上運動明星,打造水上運動賽事活動文化品牌,積極開發水上運動文創產品,鼓勵消費者參與水上運動文化創意體驗活動,擴大水上運動文化消費。開發水上運動文化展演,舉辦水上運動文化論壇,辦好中國(青島)國際海洋體育大會,挖掘水上運動文化價值,培育體現時代精神、帶有本地特色的水上運動文化品牌。依托燈光秀、無人機表演創新水上運動文化傳播模式,開展水上運動文化藝術創作,形成青島水上運動文化高地。

    3.推進水上運動+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水上運動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用好“青島市全民健身一張圖”,提升水上運動場館及賽事的數字化運營水平,打造群眾身邊的水上運動生態圈。開展線上和智能水上運動賽事活動,探索舉辦水上數字體育運動會,支持開展智能健身、云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數智水上運動。完善“青運動”功能,增加水上運動模塊,完善項目推廣、門票銷售、信息查詢、運動指導等服務,逐步形成信息發布及時、服務獲取便捷、信息反饋高效的水上運動智慧化服務機制。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水上運動用品制造業領域應用,發展高端智能水上運動用品制造業,打造水上運動智能用品產業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聯動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全面領導,積極推動海事、水利、環保、自然資源、應急等部門協同聯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加強政府部門、俱樂部及有關企業的交流,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水上運動產業發展。

    (二)健全政策體系。切實落實國家支持水上運動發展的各類政策,擇機出臺水上運動項目促進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對水上運動產業發展予以大力支持。建立健全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統計制度,建立水上運動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統計核算方法和數據發布機制。

    (三)優化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統籌資金重點扶持水上運動品牌賽事、公共船艇碼頭、水上運動休閑中心等示范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開發適合水上運動企業的小微金融產品,支持水上運動企業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水上運動保險產品。

    (四)注重人才培養。鼓勵高等院校、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業機構分層分類培養一批水上運動項目開發、市場信息分析、客源市場開拓、企業經營管理、政策法規研究、賽事運作、安全救援等復合型、專業型水上運動專業人才。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與交流,構建多層次的水上運動人才隊伍支撐。 

    (五)強化安全生產。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安全生產,落實安全保障措施,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明確水上運動監管責任主體,壓實監管責任,加強對水上運動項目運營和賽事服務的安全監管,確保生產安全。

    (六)推進規劃實施。同步出臺《青島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把發展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各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嚴格問責。嚴格監督考核,對規劃實施情況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字幕|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最近中文字幕2019视频1|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看一|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