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要點
2024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牢牢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強化“打頭陣、當先鋒”意識,以優化高品質供給、拉動高品質消費、創造高品質生活、促進高質量發展為重要著力點,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不斷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文旅新貢獻。
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積極培育文娛旅游消費增長點
1.大力提振文旅消費。實施文旅消費全面提升計劃,開展專題消費促進活動,統籌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復核工作。拓展微度假、慢休閑、夜經濟等消費新場景、新產品、新業態,打造“跟著演出(音樂、電影、賽事)去旅行”品牌。充分挖掘嶗山文化內涵,加強啤酒元素運用,豐富“青島游禮”旅游商品體系。
2.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優勢文旅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省級“百企領航”企業,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行動,大力發展數字文旅、數字創意、元宇宙等新興業態。實施影視產業提振計劃,支持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打造國內一流的影視工業化基地,加快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建設發展。舉辦第十二屆中國(青島)國際郵輪產業大會、第四屆中國研學旅行及教育產業博覽會。
3.推進重大項目招引建設。赴長三角、粵港澳、沿黃河流域等地開展招商,招商合同金額不少于45億元。重點推進總投資955.3億元的71個文旅項目,力爭15個項目2024年完工或投入運營。
4.突出金融賦能。加強銀政企合作,暢通融資渠道,指導推進文旅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建設。開展金融服務文旅企業行動,擦亮“文旅金聲”企業服務品牌,爭創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
二、深化旅游品質提升攻堅,積極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5.塑強海洋旅游優勢。做強“海上游青島”品牌,編制海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完成二中灣碼頭建設,啟動小麥島、極地西、仰口碼頭建設,新開通海上航線不少于2條。推動郵輪旅游全面恢復。加快竹岔島、小管島、靈山島等海島旅游開發。推動唐島灣、奧帆中心2個大型旅游演藝項目上半年與游客見面。
6.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深化旅游品質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培育國家級、省級旅游休閑街區1條以上,鄉村旅游品牌單位5家以上,4星級以上酒店4家以上。支持嶗山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石老人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完成全市旅游資源普查,深入開展百家景區煥新行動,做好全市A級景區質量等級復核和旅游廁所評定驗收工作。支持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對外開放,開通老城區旅游專線,完善“一部手機游青島”平臺功能,推出文旅惠民一卡通等產品。抓好導游培育,強化“最美青導”導游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文明旅游宣傳引導。
7.深化文旅融合。豐富工業旅游、研學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婚拍旅拍等文旅業態,指導支持西海岸新區做好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驗收工作。加大文物、非遺、博物館等與旅游融合發展力度,深化“丈量青島”主題游徑建設,有序推動名人故居對外開放。加快推進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建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工作。
8.加強文化交流和宣傳推廣。赴日本、韓國、歐洲等地開展文旅交流推廣,做好上合商旅文化中心建設,積極推進與上合組織國家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世界電影之都間交流與合作。做好國內外主要客源地市場營銷和互動交流,穩步推進入境旅游復蘇振興。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舉辦冬游青島、“局長帶你游”等宣傳推廣活動,辦好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創新新媒體營銷方式,挖掘本土特色,精心策劃熱點,開展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設計和宣傳口號征集、網紅打卡地評選。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擴大文化惠民成效
9.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文藝團體發展和人才培養。落實“齊魯文藝高峰”計劃,新創、復排劇目不少于20部,指導京劇《東方大港》、話劇《煙火人間》、呂劇《百川東到海》等重點劇目打磨提升,做好第17屆“五個一工程”獎參評工作。推出一批彰顯青島特色的影視精品,力爭年內影視備案立項作品超100部,引入投資成本過億元影視項目5部,積極申辦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頒獎典禮。
10.優化公共文化空間布局。開工建設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市圖書館新館、市美術館新館,市博物館擴建工程竣工。推進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推動庭院演藝場景升級和內容創新,高標準打造一批城市書房。開展全市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指導各區(市)制作公共文化場所服務電子地圖,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加強智慧圖書館和公共文化云建設,承辦第36屆全國十五城市公共圖書館工作研討會。
11.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深化“歡樂四季”群眾文化活動,每季度發布各區(市)重點公共文化活動,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不少于5萬場次,文藝演出不少于400場。做好“一村一年一場戲”“一村一月一電影”、全市群眾性小戲小劇創作展演工作,拓展“公園+”文化活動。辦好全國水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譚盾音樂周、大劇院藝術節、“村晚”、“海燕獎”群眾文藝原創作品大賽、市民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活動。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工程,全年開展閱讀活動不少于300項,培育一批山東省最美書店。深化拓展“四全”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力爭年底前實現自然村終端全覆蓋。
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推進文化“兩創”
12.加強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開展青島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編制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利用規劃。積極推進國有建設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深化“探源青島”工程,申請開展瑯琊臺遺址課題性考古發掘,推進三里河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工作。加強革命文物資源挖掘和闡釋,做好民間紅色藏品征集和口述史采集,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月”“講講我家的紅色故事”等活動。一體化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加快嶗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區、膠東紅色文化片區建設。
13.提高非遺傳承發展水平。啟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編制工作,加強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梯隊建設,開展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和第七批市級代表性項目認定公布工作。擦亮“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品牌,打造一批手造特色街區,評選10家以上非遺工坊,組織“非遺優品”展示展銷和網絡推介,舉辦全市“非遺+”文創大賽和少兒手工藝大賽。持續推動非遺進景區、進商圈、進校園、進公園,開展非遺技藝展示、曲藝展演等活動不少于100場,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宣傳展示活動和天后宮新正民俗文化廟會、蘿卜元宵糖球會等傳統民俗活動。
14.高質量建設“博物館之城”。優化四大博物館集群布局,推動西海岸新區博物館新館、貝殼博物館新館等重點博物館建設。持續推進中小博物館提升行動,鼓勵發展民間博物館,組織開展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
五、提升治理水平,推動文化和旅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15.提升法治建設水平。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學習培訓、局長辦公會前學法、班子成員年終述法等制度。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和擬上黨組會(辦公會)議題、對外簽訂業務合同的合法性審查程序。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文旅行業普法宣傳。持續推進城市書房、全民閱讀、旅游等領域立法進程。落實重大行政處罰案件集體討論制度,開展文旅市場“體檢式”暗訪,定期通報行政執法案件。
16.推進市場高效治理。推進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試點工作,建設信用服務管理平臺,構建信用消費交互場景,打造信用旅游品牌標識。探索實施文化和旅游市場服務質量社會義務監督員模式。開展“旅行社條例學習月”活動,規范旅行社線上、線下經營,持續治理“不合理低價游”等問題。深入推進旅游投訴調解與仲裁銜接工作。
17.強化文旅執法監管。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強化在線旅游執法監管。健全涉旅重大投訴和輿情快速處置機制,嚴格落實旅游投訴“首接首處負責制”。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和劇本娛樂等新業態監管。加大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版權、網絡、旅游、文物等重點領域監管執法力度,開展“劍網”“凈網”等專項行動,深化“掃黃打非”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加強與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配合,健全常態化聯合執法、違法犯罪案件聯動查處等機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