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春節期間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已突破120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全亞洲首部票房過百億的影片,創造了全球單一電影市場最高票房紀錄!
《哪吒2》之所以能夠戳中眾多觀眾的心趴,除了對“我命由我不由天”精神內核的延續、對親情與友情的細膩刻畫、對每個畫的細細打磨……還在于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創新表達。例如影片中的天元鼎、結界獸、七色寶蓮、玉虛宮、敖光的武器等,蘊含了各種各樣的文物巧思,讓觀眾感受到了對傳統文化由衷的敬意。
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中就已經有大量文物元素出現,比如,太乙真人喝酒的容器原型就是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又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類型——馬家窯類型;中期類型——半山類型;晚期類型——馬廠類型。這三種類型共同特點以細泥紅陶為主,炊煮器則以夾砂粗陶燒制,陶器主要制作方法是泥條盤筑法。馬家窯類型距今5300年至4750年。陶器以細泥紅陶為主,有一定數量夾砂陶,馬家窯類型彩陶以黑彩為主,晚期有黑白兩種顏色繪彩,紋飾以漩渦紋和弧線紋為主,線條清晰、流暢、典雅。
彩陶盆上的漩渦紋反映的是馬家窯文化類型對自然界江河湖泊的生動描繪。連續的漩渦翻騰不息,一道道水波順勢而下,展現出馬家窯上古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對生命之源的敬畏。
半山類型距今4600年至4300年,是馬家窯類型的繼承和發展,并形成獨特風格。彩陶開始采用黑、紅兩種色彩繪圖,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紋飾以漩渦鋸齒紋,波折紋、網格紋等為主,布局嚴謹規整,豐富多變,與飽滿的造型渾然一體。
半山類型漩渦鋸齒紋,是繼承馬家窯文化類型漩渦紋基礎上,又在平行線繪上黑色鋸齒的一種創新的代表性的彩陶紋飾。它由四個以上的漩渦勾連,左右兩方連作。
馬廠類型大約距今4300至4050年。馬廠類型彩陶是繼半山類型之后發展起來的新類型彩陶,是新石器時代遺存數量最大,器形最多,彩繪紋飾最為豐富,藝術創造最為奇特的時期,人類生活中的鍋、碗、盆、缽、罐、壺等各種器皿在這一時期彩陶制作中一應俱全。她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彩陶文化的絕唱。
展廳中還有一件“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壺”,它“特立獨行”“自成一派”,是不是頗有幾分哪吒“不拘小節、桀驁不馴”的神韻?也許正是因為這份“與眾不同”使它能夠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穿越幾千年,似乎是在訴說:
做萬丈火焰,
做逆鱗一片,
做名為自己的瞬間。
走進青島市博物館《出彩——河湟彩陶文化展》,打卡哪吒“同款”,了解更多有關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燦爛輝煌!
展覽信息
出彩——河湟彩陶文化展
展覽時間:2025年1月25日-5月5日
展覽地點:青島市博物館東區一樓南、北展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