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定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癌癥防治工作,將其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15個專項行動中設立“癌癥防治行動”。當前,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病,其中心臟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等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完善我市重大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切實提升癌癥防治成效,根據《關于印發健康山東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魯衛醫急字〔2024〕2號)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健康青島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主要特點
《實施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聚焦當前癌癥防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強調多部門協作和社會參與。《實施方案》由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共同推進各項措施落實。二是堅持預防為主,聚焦健康全過程。開展廣泛的公眾教育和健康宣傳,控制致癌危險因素,完善高危人群篩查和早診早治,建立分層癌癥篩查體系,規范診療,加強篩查與早診早治銜接,探索腫瘤防治“防-篩-診-療-康”一體化管理。三是創新癌癥防治工作模式。加強機構間協作配合,市區兩級癌癥中心聯動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機構等,打造全流程管理醫防融合的綜合癌癥防治體系網絡。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明確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達到46.6%,全市癌癥防治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危險因素綜合防控、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能力顯著增強,診療水平穩步提升,癌癥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患者疾病負擔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目標。圍繞工作目標提出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控制危險因素,降低患癌風險。開展全民健康促進,減少致癌相關感染,持續推進“為全市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市辦實事項目,加強環境、職業危險因素綜合防控。
二是完善服務體系,加強信息共享。推進癌癥相關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構建高質量癌癥防治體系。加強癌癥防治機構協作,持續開展全市腫瘤登記報告,進一步推動癌癥信息化建設。
三是推廣早診早治,健全長效機制。推進癌癥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開展城市癌癥早診早治、上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探索建立結直腸癌的篩查長效機制,適齡農村和城市低保婦女宮頸癌、乳腺癌人群篩查覆蓋率逐步提高。
四是規范癌癥診療,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診療規范化管理,推進癌癥規范化病房建設,多學科診療(MDT)覆蓋率逐年提高。加強診療質量控制,持續開展癌癥重點病例點評,優化診療模式,探索以癌癥病種為單元的專病中心建設。
五是促進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構建中西醫結合癌癥防治網絡,提升癌癥中醫藥防治能力,推廣癌癥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法,強化癌癥中醫藥預防及早期干預。
六是加強救助救治,減輕就醫負擔。加強綜合醫療保障,提高抗腫瘤藥物可及性,落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及時將更多抗腫瘤藥物納入報銷范圍,防止因癌致貧返貧。
七是加快科技攻關,推廣成果轉化。集中力量加快科研攻關,鼓勵支持我市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加強癌癥防治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四、組織實施
為保障各項目標實現,《實施方案》要求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級依托健康青島行動推進專項行動小組,明確責任;各區市按規定落實財政投入。二是強化督導考核,各部門協調聯動,適時開展實地調研,加強業務指導和督導評估,對政策措施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全媒體宣傳矩陣作用,多渠道開展癌癥防治宣傳教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