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機關及中心各處室: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2024年工作要點》已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2024年2月5日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2024年工作要點
2024年,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終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各項工作的總牽引,始終把改革作為工作的生命線,始終把服務作為工作最純的底色,站穩企業群眾立場,緊盯企業群眾需求,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扎實推進“1246”工作體系,即錨定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總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和優化服務雙輪驅動,牢牢把握聚力群眾辦事方便、重點項目建設、企業經營發展、公共資源配置主責方向,扎實開展“黨建固本強基、數字賦能增效、一線聯企助力、法治基礎夯實、市民中心服務提質、干部隊伍作風錘煉”六大保障行動,努力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中打頭陣、當先鋒。
一、以一流營商環境為牽引,強化政企協同,全力塑造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新優勢
1.全力推動營商環境進位爭先。對標最高標準、最優水平,緊扣企業發展需求,牽頭出臺我市新一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強化工作協同,積極爭辦2024年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扎實籌備新一輪營商環境國家評價。
2.全面打造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平臺“矩陣”。用好用足“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建立健全“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常態化政企交流機制,定期邀請企業家、商協會等做客交流,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加強“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與“青島企業家日”、政企面對面、外資企業圓桌會等平臺協同推進,推動常態化溝通交流平臺提質擴面。
3.深化“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社會共識。擦亮“營商青島·共贏之道”城市營商品牌,建好用好營商環境“專家委員會”“媒體觀察員”“體驗官”三支隊伍,完善服務專員機制、定期聯絡機制、意見建議閉環處置機制,引導營商環境“三支隊伍”當好企業訴求“調研員”、建言獻策“參謀員”、營商環境“宣傳員”,持續夯實“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社會基礎。
4.發揮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引路作用。推動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有機結合,加快落實國家、省和市系列改革試點任務,圍繞破解營商環境領域的難點堵點問題,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定期發布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通過典型引路、案例示范,在全省、全國彰顯特色。
5.探索數字營商環境建設。強化政務服務資源統籌歸集,推動信息數據共享開放,探索建設營商環境數據分析平臺,對營商環境指標實時監測、預警預判、對標對比、研判分析、督查落實等,通過營商環境大數據輔助決策。
6.講好營商環境“青島故事”。綜合運用報刊、電視、網絡、新媒體等渠道,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和特色亮點,著力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美譽度高的“爆款”故事,開設政策宣講直播間,形成優化營商環境濃厚氛圍。
二、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突出“四個聚力”,奮力實現政務服務效能提升新突破
(一)聚力群眾辦事方便,在全方位優化服務上實現新突破
7.深入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深化政務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統籌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資源,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申請材料等關鍵要素信息線上線下“標準規范、四級統一”。打通預約叫號、政務服務地圖、幫辦代辦、綜合受理等系統,試點打造“一門審批、一網通辦、一碼預約、一號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模式。嚴格落實“一門辦理”,除特殊情形外,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原則上均應納入本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有關部門單設的政務服務窗口應整合并入本級政務服務中心,確不具備整合條件的要納入一體化管理,按統一要求提供規范服務。統籌做好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工作,建設基層政務服務特色示范點,持續推進全市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
8.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模式創新。打造“在青島·青易辦”服務品牌,深入推進關聯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落實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首批重點事項清單,新增和優化10個“一件事”集成服務,打造特色標桿“一件事”,滿足企業群眾關聯辦事需求。在醫護注冊領域拓展“信用+審批”服務場景,試點信用承諾分級審批,推動衛生健康領域審管高效協同。依托遠程虛擬窗口,運用音視頻交互、屏幕共享等技術,為企業群眾提供“跨省通辦”“全省通辦”遠程幫辦服務。在全市便民服務中心推行“跨層級一窗式”改革,前臺統一收件、后臺分級審批,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9.持續拓展增值服務內容。持續做好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便民服務工作,依托基層組織力量,試點定制化上門服務,適時在全市復制推廣。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推行延時、錯峰、周六“預約辦”服務,滿足企業群眾多樣化辦事需求。探索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政務服務體驗員”等活動,適時啟動暖心辦志愿服務,推動服務流程優化、辦事體驗提升。
(二)聚力重點項目建設,在全鏈條審批提速上實現新突破
10.全面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扎實履行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創新推行工程建設項目“策劃即生成、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驗收即辦證”改革,探索建設工程文物保護許可“預審批”改革,對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跨區域涉水線性工程,實行提級審批,實現“一次申報、一次評審、同步辦結”。
11.精準延伸金牌團隊定制化服務鏈條。充實優化金牌團隊服務力量,強化對企服務能力,緊盯省、市重點實施類項目、重點制造業項目等,延伸服務鏈條至企業注冊和投產經營兩端,建立“全程跟蹤、緊盯需求、專員跟進、專班服務、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快審批快開工快投產。
12.著力強化重大項目服務保障平臺支撐。深入落實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任務,迭代升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推行全流程數字化報建。強化“金牌團隊審批服務一張圖”平臺應用,項目進展主動監測、智慧預警、實時調度,推動重大項目快審批、快落地。
(三)聚力企業經營發展,在全周期惠企暖企上實現新突破
13. 全面構建“一企一照一碼”服務體系。落實國家試點任務,打通企業端、大眾端、政務端、執法端數據資源,全面發放經營主體“企業碼”。在全省率先推出商事登記數字身份認證服務,推廣經營活動自主公示服務,便利經營主體身份核驗、靶向招商。全面推進電子印章、電子簽名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增強操作易用性和用戶體驗度。創新打造電子證照“云提醒”服務模式,實現證照補領、證照臨期、證照關聯主動提醒、關聯辦理。
14.加快推進青島都市圈政務服務一體化發展。推行青島都市圈政務服務一件事“跨域通辦”,在企業資格資質認定、商事登記、醫療衛生審批等領域,推動數據互通,逐步實現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提升都市圈政務服務便利度和區域發展融合度。
15.建立健全疑難業務定制服務機制。持續放大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平臺作用,強化“有解思維”,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打造數字化張大為工作室,探索運用自然語言大模型等新技術,提升智能問答、智能搜索、智能導辦等服務,延伸服務觸角至區(市)級政務服務場所。
16.著力提升多元經營主體服務質效。打通民政、稅務、社保、公安等9個部門業務,推行社會組織登記便利化改革,實現“一次告知、一表申請、分段聯辦、共享互認”。全面落實省海上旅游客運航線航型標準化改革,打造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加快水運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
(四)聚力公共資源配置,在全流程降本增效上實現新突破
17.著力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應進必進”。深入開展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將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納入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構建“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市場配置”交易組織模式。積極推動礦業權、林權等進場交易,鼓勵技術成果等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外項目進入平臺交易。
18.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數字化改革。扎實履行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推廣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投”改革,擴大應用覆蓋面。建設數字見證系統,推進招投標和政府采購“云上組織”“云上評審”“云上見證”“云上監督”。積極推動在黃河流域省市、幫扶地區、青島都市圈開展遠程異地評標試點,提升評審便利化水平。推動降低電子保函費用,力爭保函費率由1.5‰降為1‰。
三、以爭當政務先鋒為牽引,開展六大行動,有力保障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19.開展黨建固本強基行動。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黨課共上、活動共辦、資源共享、問題共議、發展共促”的黨建共建機制,廣泛與企業、社區等開展結對共建,提升機關黨建工作質效,夯實基層戰斗堡壘。探索成立市民中心聯合黨組織,以黨建統領促業務融合,全面加強駐廳人員管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群團組織爭先創優,讓機關建設“活起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之以恒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0.開展數字賦能增效行動。持續提升智慧審批平臺支撐能力,2024年底前,完成市區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非專網高頻事項數字化改造。聚焦經營主體登記注冊、重大項目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深入發揮數據資源先行優勢,建立審批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庫,適時推出市民中心指數,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推動審批電子檔案單套歸檔運行模式提質擴面,在有條件的區市試點開展電子歸檔一體化,逐步實現市區兩級審批檔案“一鍵歸檔”“一鍵交接”“一鍵調閱”。強化系統建設運行安全保障,加強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加大對涉及商業秘密、個人信息等數據的保護力度。
21.開展一線聯企助力行動。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服務和精準響應機制,牢樹客戶思維,依托金牌團隊、首席審批服務專員等專業力量,在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開展為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優環境”等活動,深入摸清企業個性化需求,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從個案和整體上及時掌握制約企業、行業經營發展的問題,對反映比較集中、比較普遍的突出關切,逆向思考,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力爭“解決一類問題、受益一批企業、助力一個行業”。
22.開展法治基礎夯實行動。堅持依法行政,常態化開展行政許可事項辦理“回頭看”,強化執法監督,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健全審管協同工作機制,加強與行業監管部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協同聯動,強化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審管協同工作閉環。全面加強法治隊伍建設,健全首席審批服務專員制度,推動首席審批服務專員主動嵌入金牌團隊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立依法審批典型案例庫,引導全局樹牢法治意識、提升法治素養,保障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
23.開展市民中心服務提質行動。扎實履行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職責,夯實數字底座,系統集成市民中心辦件量、人流量等基礎性數據,強化大數據分析應用,探索打造“市民中心運行一張圖”。加快制定數字化大廳管理標準,指導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開展數字化大廳標準化建設。充實優化市民中心幫辦團隊,研究制定工作規范,推出一批市民中心星級服務專員,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感。推行市民中心辦事咨詢“一號對外”,打造有溫度、可感知的7*24小時云客服。全面落實市民中心安全生產制度體系,開展常態化安全生產應急演練等活動,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抓實安全生產工作。
24.開展干部隊伍作風錘煉行動。牢樹實干實績鮮明導向,倡導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的奉獻精神。堅持學業務、練本領、提效能,常態化開展業務知識融合學習、業務能力比武等活動,用好用足“青鋒學堂”“青心分享”等平臺,邀請各領域專家專題授課,提升全員全周期學習實效。健全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培育一批“大為式”干部,探索實施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年輕干部雙向交流體悟活動,選派年輕干部到上級部門和全市重點崗位參與急難險重任務,錘煉一流作風、鍛造一流隊伍、鑄就一流事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