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園林和林業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把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作為初心使命,凝心聚綠,多措并舉促進綠色增長,讓綠滿城鄉美如畫,生態利民惠萬家。在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上,青島展園獲金獎和最佳環境友好獎。
一、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一)打好品質提升“組合拳”,綠化攻堅展形象為市民放松身心提供更多綠肺。全面完成“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攻堅任務,啟動峴山、老虎山(一期)等32個郊野(山頭)公園綠化提升,充分利用邊角地、閑置地,在鋼筋水泥間建設口袋公園51個,讓“推窗見綠、出門游園”變成現實。實施綠道建設133公里,逐步將綠道建成生態綠色“網絡”。啟動立體綠化115處,見縫插綠拓展綠化空間。實施城市綠化裸露土地整治182.7公頃,讓城市“瘡疤”變綠洲。精細化管理彰顯城市品質。用“繡花”功夫完成喬灌木修剪610萬株,綠籬1400萬米,地被草坪4200萬平方米,摸排、修剪影響行人通行、遮擋交通信號、標志牌及影響路燈照明的樹木6404株,擺放、栽植鮮花970萬盆。開展山頭公園集中整治,實現了“綠化景觀明顯提升、環境衛生明顯改善、設施設備明顯整潔”的目標。積極開展示范路和達標路創建活動,創建園林綠化養護示范路27條,達標路111條。打通綠化提升最后一公里。開展綠化養護園林式居住區(單位)創建,探索建立區市、街道、物業、居民齊抓共管的綠化養護管理模式,全市共評選出園林式居住小區(單位)53個。在市北區開展“一周一院”綠化服務群眾進社區試點活動13次,發動居民參與愛綠、護綠行動。推出“你有地-我來綠”共建空地共享綠色活動,發動居民參與完成市南區如意小區、李滄區永安路55號院、萊西市馬連莊鎮河崖村綠化。
(二)當好國土綠化“急先鋒”,提質攻堅顯成效規劃先行謀劃藍圖。在摸清發展現狀基礎上,重點推進“十四五”園林和林業發展規劃、綠地系統規劃、自然保護地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資源, 結合本地現狀、本土特點,科學謀劃園林林業保護與發展規劃布局、發展預期。 多措并舉增加綠量。新造林9.5萬畝,超額完成“綠滿青島”國土綠化行動造林任務。其中通過礦山礦坑生態修復行動,恢復綠化面積1490畝。探索森林生態廊道建設新模式,結合原有森林防火通道改造提升,為市民提供休閑運動場所,全市共完成森林生態廊道建設293公里。提質增效促進發展。對標日本、韓國林業發展經驗,繼續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8800畝。對890個村莊實施綠化,通過典型示范,帶動村莊綠化出精品。推薦膠州市膠東街道大麻灣二村等2個村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候選村,推薦膠州市鋪集鎮等6個鎮(街道)申報山東省森林鄉鎮,西海岸新區瑯琊鎮周家莊村等35個村(社區)申報山東省森林村居。
(三)解鎖全民愛綠“新姿勢”,時尚攻堅創新意“互聯網+”讓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拓展多種義務植樹形式,首次全面推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結合疫情防控,創新舉辦“云植樹節”,推出“領走一粒種、送回參天樹”“我為口袋公園捐資建綠”“31200個紅包尋找島城綠化達人”3項活動鼓勵市民線上盡義務,已籌集捐款32萬元,開展“戰疫紀念林”“家庭親情林”“熊貓谷”“種子的秘密”等各類義務植樹活動17次,線上線下國內外參與人數1600多萬人次。確定市北區雙山公園、嶗山區枯桃花藝生態園等5處市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市民“綠色驛站”5處,定期開展綠化科普活動。特色服務讓市民共享綠化成果。對標深圳,創辦青島市首個自然博物教育,制作線上自然博物教育課程20節,觀看人數近13萬人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課堂,進行了特色鮮明的昆蟲旅館DIY、樹葉雕刻、日本五針松片層維護等20余次活動。推出精品綠地“每周一賞”,讓市民共享綠化成果。開展“尋找青島森林氧吧”活動,評選出首批7個森林氧吧。疫情期間市屬公園實行網上預約,開展網上游園,全年接納游客630萬人次。打造普及全民閱讀的書香公園,探索開展時尚閱讀、作家享讀、經典朗讀等多種公園服務。參加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青島室外展園獲得金獎和最佳環境友好獎。“一樹一策”讓綠色文物煥發活力。搭建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信息化平臺,建立線上“古樹醫院”,對古樹名木提供健康檢查、診療、救治、日常保健四項服務。啟動50株古樹的復壯工程和50株古樹名木認種認養程序。開通“探訪古樹”欄目,將古樹名木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拍攝古樹名木探訪宣傳短片13期。
(四)守好森林資源“家底庫”,保護攻堅穩推進 林長制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全市10個區市、112個有林鎮(街)、4137個有林村(社區)均按要求設立了林長、副林長。順利完成2019年森林督查問題整改和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調查及2020年森林督查任務。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市級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共區劃界定市級公益林近3萬公頃。公布第一批市級重要濕地名錄,將少海國家濕地公園等11處生態區位重要的濕地納入市級重要濕地進行重點監管。著力加強陸生動物資源管理,全市發布《關于禁止非法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開展陸生野生動物野外巡查、無人機監測、養殖和經營情況等監管工作和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宣傳活動,穩妥做好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工作。新發現栗頭鳽1種、極危物種黃胸鹀1種。先后組織開展了“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等5個專項行動,聯合執法30余次,查處林業行政案件67起。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市區兩級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報告和整合優化預案,全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基本明確,可解決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邊界不清、多頭管理及歷史遺留等突出問題,推進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組織完成自然保護區3010個問題整治銷號。完成自然保護區等突出生態問題整治攻堅戰涉及我局的12項工作,開展風景名勝區違法違規問題全面排查整改。《青島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20-2029年)》獲省批復,我市現有7個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均獲批復。森林災害防控能力不斷提升。持續開展野外火源治理,發放鮮花200余萬支,換取紙香40余萬件。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排查林區內生產經營單位832家,及時通報并跟蹤抓好整改落實。推進四位一體的森林防火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全域開展衛星遙感火點監控,確保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加強“四網”建設,提升基礎能力。加大松材線蟲病防控力度,枯死松樹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對全市90萬畝松林進行全面普查,普查覆蓋率100%,共完成美國白蛾等飛機防治面積220余萬畝。青島林業植物醫院院士工作站落戶嶗山區。
(五)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惠民攻堅出實招園藝市集助農民增收。在中山公園開辦首個園藝市集,給我市的花農、苗農、果農等免費提供場地,搭建起農戶與市民交易的平臺。舉辦“果品進公園、愛心來助農”活動12場次,市集共開辦30場次,近百余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參加,累計銷售額超過120萬元。開發“林果品地圖”,幫助林農拓展銷售渠道。開展對口扶貧,2020年首屆“安順班”和第三屆“隴南班”在園林林業技校順利開班。精準施策促企業復工復產。組織到施工一線,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及時了解行業生產經營中面臨的招工、審批、運輸、市場等困難,幫助施工企業逐項解決具體問題。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市42個園林綠化企業向社會各界捐贈疫情防控善款共計540余萬元。提高效率為群眾破解難題。“放管服”工作穩步推進,梳理各類權責事項10大類414項,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網辦率達到100%,完善了事中事后監管平臺和機制。通過三民活動、行風在線、民生在線、“三我”活動、政務熱線等渠道收集市民反映問題,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把辦理好建議提案作為應盡職責,第一時間進行落實、反饋,辦理效率和質量多次得到代表委員的好評。
二、黨的建設工作情況
(一)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建引領促進發展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列為黨組會議“第一議題”,開展專題學習11次,舉辦專題讀書班2期。把“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活動常態化作為黨建統領生態建設和保護的重要抓手,組織6次全局層面專題“三述”會議,形成交流成果117篇。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和黨建責任制,制定年度機關黨的工作要點,開展模范機關建設,建立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制度,規范日常管理,提升支部規范化建設。各基層黨組織開展“守初心、戰役情、促發展、擔使命”、“互聯網+義務植樹”等主題黨日活動,推動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作風建設常抓不懈全年召開4次局全面從嚴治黨專題工作會議,對各單位從嚴治黨責任制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督促各項責任全面履行。創新建立全面從嚴治黨和廉政建設聯絡員制度,選派15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掛職擔任局屬基層單位紀檢書記(委員)或聯絡員,上下協調聯動,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準確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抓早抓小,及時處置工作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7起。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查擺存在的問題17條,制定整改措施25項,隨時整改。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梳理和查找廉政風險點共379個,廉政風險防控措施375項。加強“清廉之島”廉政文化建設,組織廉政學習教育,在中山公園建設“觀廉、清廉、愛廉”為主題的清廉文化廣場,擴大廉政文化影響力。
(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激發擔當作為活力貫徹新時代黨管干部原則,樹立“三化一型”用人導向,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從嚴抓選人用人,嚴格干部選拔程序,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規范干部日常管理,落實干部年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開展“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學深圳、趕深圳”,進一步激勵擔當作為,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森林覆蓋率偏低。我市森林覆蓋率在全省16地市中排第9位,增長較緩慢。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缺乏系統性、協調性,仍有部分荒山未綠化。二是城市園林綠化品質有待于提高,口袋公園和綠道等生態產品不足。我市森林質量不高,蓄積量低。創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持續推進不足,未形成可復制經驗。三是綠化養護管理模式不健全。部分居住區綠地養護管理粗放、養護水平低,綠地衛生、樹木擋光等問題時有發生、處理不及時,影響居民滿意度。市、區、街道、社區、居民協同性不強,參與度不夠,未形成齊抓共管的綠化養護管理模式。
四、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我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構建“一體化”格局,編制“兩個規劃”,統籌做好時尚、增綠、提質、保護、產業、科技、發展、制度等八大攻堅行動,重點開展全域綠化行動,完成新造林1萬畝以上、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萬畝。啟動老虎山(二期)等5個郊野(山頭)公園綠化提升,實施綠道建設50公里、口袋公園建設20個、立體綠化建設50處。全面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開展線上、線下義務植樹活動10次以上,建設市民綠色驛站2處,參與人數1000萬人次以上。創建園林管護示范道路10條、達標道路30條,打造森林生態旅游精品線路6條。聚焦重點工作,凝心聚綠,多措并舉促進綠色增長,不斷增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綠色底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