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出臺了!這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土綠化發展模式的歷史性轉變,是提高國土綠化質量和效益的重大舉措,具有時代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對“十四五”開新局、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科學綠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多次強調科學綠化。“要做好研究、搞好規劃,朝科學的方向去改造”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通俗易通又蘊含著科學綠化的深刻內涵。特別是2018年4月,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時明確指出,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指導意見》正是以總書記對科學綠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貫徹落實“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的具體行動。
科學綠化是國土綠化適應新形勢新階段新要求的主動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但國土綠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和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找地難”“年年種樹不見樹”“綠色不夠多、不夠好”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立足于現實,著眼于未來,對科學編制規劃、合理安排用地、合理利用水資源、科學選擇樹種草種等國土綠化重點任務作出具體指導,對各級林草部門普遍困惑、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在哪種、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管”等問題進行了科學回答,是“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科學綠化是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這是我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莊嚴承諾。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碳庫,森林蓄積量每增加1立方米,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噸。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增加森林蓄積量對森林生態系統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書記曾說過,美麗中國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健康。《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健康森林”建設,旨在提升森林質量。健康的森林,既要有面積的擴增,也要有質量的提升;既要讓樹木“種得活”,還要“長得好”。科學綠化,就是要逐步改善森林結構,不斷提高森林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科學綠化,重在落實,貴在持久。推進科學綠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科學綠化要堅持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精神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系統思維,堅持求真務實,堅持改革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的“五個追求”,其中之一就是“追求科學治理精神”。科學綠化是科學推進生態治理的重要組成,科學的理念要貫穿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每一個環節,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堅持科學精神、推進科學綠化是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
科學綠化要遵循科學的規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科學,就要按科學規律辦事。科學綠化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根據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尊重植物生長的規律、尊重水資源分布和承載的規律、尊重生物多樣性的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綠、量力而行,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科學綠化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國家林草局正在推進造林綠化任務落地上圖、精準到縣,這一創新管理方式正是科學綠化的具體體現。此外,還要堅持數量質量并重、質量優先,創新開展監測評價,科學配置樹種草種,規范開展作業設計等,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推動科學綠化。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尊重基層首創,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在科學綠化的實踐中的創造力創新力,開展試點示范,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科學綠化經驗模式的新成果。
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繼續傳承歷史積淀的國土綠化先進經驗,繼續發揚艱苦奮斗、久久為功的光榮傳統,同時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統一思想認識,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制度,強化科技支撐,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制度、科學的舉措推進新時期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