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樹名木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鄉愁。近日,一位市民發現位于寶山鎮龍山村金嶺自然村的兩棵500多歲銀杏樹的樹葉枯黃卷曲,似是“病了”,便為古樹復壯捐款3萬元。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得知后,立馬帶著古樹醫生前往現場勘察對其展開救治。
8月5日,是救治的第8天,記者跟隨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青島西海岸新區自然資源局以及古樹醫生張曉軍前往金嶺自然村查看復壯情況。
老銀杏樹葉泛黃卷曲,市民捐款3萬救治
在寶山鎮龍山村金嶺自然村的西頭,兩棵參天銀杏樹緊挨在一起,中間窄窄的縫隙中夾著一棵細長的小銀杏樹。村民們都說它們是“一家三口”。
這兩棵樹看起來枝繁葉茂,可走近才發現,有的枝條上掛著的樹葉已經枯黃,樹的周圍還生了很多雜枝。
講起這兩棵老銀杏樹的歷史,那得追溯到明末年間。“明末年間有倆兄弟到此來建廟,當時在大殿門前栽上了兩棵銀杏樹,隨著樹的生長,它們中間又‘生’出一棵小樹,便形成了‘三口之家’。”寶山鎮龍山村金嶺自然村原黨支部書記殷在賢介紹。
兩棵銀杏樹的樹干上圍著一圈又一圈的紅色布條,有的已經因年久而褪色發白。它們屹立在村西頭,年復一年地守望著村子,看著村子的變化,也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已經成為村民心中家人一般的存在。如今,這兩棵老銀杏已經500多歲了,小銀杏也有100多歲。
在今年,有不少村民發現,這兩棵老銀杏的樹葉出現異樣。“往常這個季節它的樹葉都是翠綠翠綠的,今年發現樹葉有的泛黃卷曲,甚至枯黃,我們感覺不妙。”殷在賢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路過,看到這兩棵老銀杏樹的情況后,倍感心疼,自愿捐款給寶山鎮政府3萬元,最終找到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利用該錢款進行救治。
7月20日,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聯合古樹醫院到現場對這兩棵古樹展開檢查。“500多歲的老銀杏樹屬于一級古樹,我們可以把樹理解為人,年齡越大,身體越虛弱。當時到現場一看,樹葉枯得厲害,周圍長出一片萌蘗枝。通俗地講,萌蘗枝就是后代,當這棵樹很虛弱了,會生很多萌蘗枝‘傳宗接代’,加快樹木營養的消耗,引起樹勢衰弱。”古樹醫生張曉軍說道。
從土壤修復、根系復壯到驅除蟲害,一棵古樹復壯成本約4萬
“古樹等不起”是張曉軍常掛嘴邊的話。如今救治工作已經開展了一個多星期,現場的復壯工作仍在馬不停蹄地進行著,預計8月中下旬完成復壯工作。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將古樹周圍的萌蘗枝全部清除,因為有紅布條的纏繞,清理起來十分小心。“在復壯過程中,我們會保留古樹原有的面貌,這些掛著的紅布條實際上是村民掛上去的愿望和希冀。”
在砍下來的萌蘗枝上,有的表面長著大小不一的白色斑點,用手輕輕一摳便可帶下來一塊樹皮。“你看,這么小的枝就死了,這就說明它病蟲害很嚴重。”張曉軍說。
樹的周圍都是新翻的土,還挖出了一道道溝壑,即復壯溝,溝的盡頭是用紅磚壘起來的一口小井,為復壯井。在井下,有一個黑色圓柱狀的管子,從樹下的通氣孔一直通到復壯井。管子由一道道波浪線組合而成,線條之間彎曲處是鏤空的,這樣既可以通氣又可以不阻礙根的生長。“通過通氣孔、復壯井,可以幫助古樹的根系更好地吸收氧氣,還可以澆水施肥,如此一來,古樹的根強壯了,就會枝繁葉茂活過來。”
在黃土上還撒著黑色的肥料,張曉軍介紹,“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種有機肥。”
接下來,他們還會對古樹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整套救治方案包括從土壤修復、根系復壯到驅除蟲害等方面對古樹進行全方位的救治。在古樹的周圍還準備重新砌墻,將古樹保護起來。
復壯一棵古樹的成本在多少呢?張曉軍告訴記者,“一棵古樹復壯的成本平均4萬元,這兩棵古樹差不多八九萬元。”
在今年,青島將再復壯150株古樹名木,“這些古樹的挑選以長勢衰弱的為主,其次位置重要、意義深遠的優先考慮,而其他古樹的養護工作也呼吁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其中。在青島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中,有50棵古樹供市民認養,這50棵古樹的長勢較為良好,捐贈的錢將用于它們日常養護,比如病蟲害防治、日常水肥管理等等,一棵樹目標成本在一萬元左右。”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說。
來源:半島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