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棵百年古樹屹立于校園內,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學校的發展,成為中國海洋大學莘莘學子獨有的精神徽記。隨著海大百年校慶的到來,承載著一批批學子情懷的古樹的復壯工作也亟待展開。
8月22日上午,記者跟隨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古樹專家房義福以及古樹醫生張曉軍走進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查看古樹情況。
法桐的中空有2米高
枝繁葉茂的法桐藏著2米大洞
專家建議做支架封堵
踏入海大校門,經過俾斯麥兵營舊址和水產學院,在學苑環路旁邊正對著圖書館的區域,是一片古樹群。這些古樹的樹干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疙瘩,形狀各不相同,但都粗壯遒勁,挺拔寬闊。樹高20米左右,郁郁蔥蔥的樹葉遮蓋出一大片陰涼地。樹的直徑約為1.5米左右,大概需要三人合抱。這些樹以懸鈴木為主,樹齡基本都在120歲左右。
據了解,近代懸鈴木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所以海大的懸鈴木古樹在全國算是比較長壽的。
樹和人一樣,年齡越大,長勢越弱。有的樹樹干中空,其中一棵法桐樹心被澆灌了水泥,還有一棵樹心被打滿了發泡膠。“樹心空了,用水泥澆灌可以增加其穩定性,減少腐爛和病蟲害,但對于古樹來說并不是最佳解決辦法。”古樹醫生張曉軍說。這些“空心樹”的復壯方案是一樣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出其填充物,并對樹干內部進行殺菌消毒。
雖然這幾棵法桐樹心空了,但抬頭看仍然枝繁葉茂,枝椏伸出去好幾米遠。“其實,輸送養分的主要是樹皮,樹干中空,老樹依然能夠存活。”
現場工作人員將樹干內的發泡膠用鏟子一塊塊鏟下來,鏟到一半,張曉軍發現順著發泡膠向下滴水,樹干內部已經腐爛發黑,還有成群的螞蟻。“這棵樹應該是上面有洞,雨水直接滴下來了,這樣導致里面的環境潮濕,樹腐爛得十分嚴重。”
百年法桐上部有一個孔洞
當發泡膠全部鏟除,一個2米多高,人身那么寬的“黑洞”就顯現出來了。記者到洞內一看,洞頂果然有一個大孔,一眼就能看到天空。
“目前這棵法桐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樹干出現了很大的孔洞,工作人員把樹里邊的發泡膠已經清理出來了。現在看上面洞的漏水,造成樹干內部出現了腐爛的現象,還有一些病蟲,像螞蟻在樹干內遍布。接下來需要對整個的樹體內部進行殺毒消菌防護處理。處理完以后,我們再在內部做龍骨支架,把上面以及外側的孔洞封堵好,防止水分繼續灌進樹膛,對樹枝造成破壞。”古樹專家房義福提出解決方案。
此外,根系的復壯仍需繼續。“根系上面有硬化的地方可以打個孔,其他地方可以繼續挖復壯溝、做復壯井。”
另一邊,生長在土中的一棵美桐已經展開了復壯,工作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用小鏟子挖出根系。但這棵樹既沒有中空,樹葉也沒有枯黃。問題出在哪里呢?房義福指著樹頂的小葉子說,“看樹勢,看兩個方面,一看新梢生長量,二看葉片大小。新梢少,葉片小,這就說明這棵樹‘走下坡路’了。”
校園內有59棵百年古樹
今年將對10棵展開復壯
“魚山校區校園內有木本觀賞植物70科269種,其中青島市獨株植物1種;還擁有中國最早最大的一株刺槐樹。共有樹齡100年以上的掛牌古樹32株,達到百年樹齡正申請掛牌的樹木27株,共計59株,其中包括兩個古樹群,這些古樹都是海大歷史的見證。今年陸陸續續將對樹勢較為衰弱的10棵古樹展開復壯。”中國海洋大學后勤保障處工作人員陳國龍介紹。
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的很多古樹,經歷了百年的風吹雨打,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也成為很多校友心中的“鄉愁樹”。通向操場的學苑環路的兩側是郁郁蔥蔥遮天蔽日的古樹,像沉默不語的老者,低頭淺笑地看著每一位匆匆走過的學子。
“越是古老的樹木,師生越有情感,這也是大學底蘊、歷史厚重的一種體現。很多海大的校友回母校,還要過來看看現在古樹的樣子和當年有什么變化。”陳國龍說道。
海大一位校友曾在社交平臺發文稱,“陪朋友回了趟海大魚山校區,熟悉的六二禮堂,大操場,圖書館,還有百年的法桐樹,回想著大學的點帶滴滴,真的很美好!”還有的校友說,“走在校園的法桐樹下,想象著當年名家的故事,抑或是看著操場上汗流浹背卻又年輕活力的面孔,會不自覺地想念自己的校園時光。”
這些法桐是何時種下的呢?記者查找資料了解到,俾斯麥兵營1903年開始修建時,在周圍種植了大批懸鈴木、刺槐、櫸樹等,用作士兵休息和壕溝隱蔽。
再后來,沈從文、聞一多、梁實秋、老舍也都曾在這片樹林下逗留過。這些古樹用自己的方式見證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
來源:半島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