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青島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啟動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
我市目前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1764株,已建成古樹公園5處
本周是2024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古樹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26日上午,由市園林和林業局舉辦的2024年青島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啟動。
青島擁有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1764株,廣泛分布于七區三市。根據省綠委辦最新普查認定結果,其中一級古樹86株,二級古樹291株,三級古樹1387株,尚有700余株正在認定中。近年來,青島積極開展古樹名木復壯工作。其中,2021年復壯古樹名木50株,2022年復壯300株,2023年復壯150株,2024年計劃復壯150株。
“留下來”,更要“綠起來”
活動現場,學生代表宣讀了《古樹名木保護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古樹名木保護。隨后,眾人齊心協力,共同清除了古樹周邊的雜草,以實際行動為古樹營造一個更加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現場還開展了對中國海洋大學2024年古樹名木保護復壯情況的調研及科普活動。
其實,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青島古樹的一處聚集地。目前,已認定的百年古樹已有32株,正在認定的百年古樹27株,共計59株,其中包括2個古樹群。活動當天,為已認定的32株古樹正式掛牌。
由于不少古樹出現了“年邁體弱”的現象,林業部門也陸續開展了相關復壯工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古樹,海大學子成立了古樹保護團隊,承擔日常澆水、除草等養護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市園林和林業局還在活動現場為中國海洋大學古樹保護團隊頒發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志愿者聯盟成員單位”榮譽牌。
為營造全民參與的保護氛圍,近年來,我市還舉辦了古樹認養系列活動。結合“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的開展,我市挑選出50株歷史悠久、有故事、有重要意義的古樹供市民線上認養。通過古樹認養辦法,青島市愛心企業簽署《古樹名木養護承諾書》,自愿承擔企業周邊公共綠地內樹齡500年的古銀杏樹的養護任務,主動出資派專人負責日常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日常巡護,“青島01號古樹”有了“樹管家”。
“活下來”,更要“活起來”
不僅要讓“綠色活化石”活下來,更活起來。為此,近年來,我市以古樹名木資源為依托,以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為重點,以公眾游憩參觀為主要功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探索建設高品質古樹公園。
日前,萊西市于家小里村國槐古樹公園建成開放,成為村民的好去處。于家小里村坐落于大沽河畔,村后東邊有一株300多年的國槐,系二級古樹。市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在走訪時發現,這處空間很適合打造為古樹公園。如今,這里不僅為古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還成為村民們的“公共會客廳”,承載著村民的童年記憶和溫暖鄉愁。
打造古樹公園是對古樹保護理念的創新,也是城市溫度的體現,彰顯著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對歷史文脈、鄉土文化的尊重。截至2023年底,青島已建成膠州市大孟慈村古柏公園、膠州市大行二村銀杏古樹公園、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北寨村銀杏公園、平度市舊店鎮九里夼村黃連木古樹公園4處古樹公園。今年計劃建設3處古樹公園,其中,萊西市店埠鎮于家小里村國槐古樹公園已建成開放。
此外,近年來,我市推行市、區(市)、鎮(街)、村(居)四級聯動,逐步形成包含“一樹一檔、一樹一策、一樹一芯、一樹一景、一樹一文化”等內容的“十個一”運營機制,打造“覆蓋全過程、全要素,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古樹名木保護的“青島模式”。建立智慧管理平臺,錄入名稱、圖片、地理位置、保護狀態等信息,形成全市古樹名木動態更新數據庫。建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141”方案,即建立一所“青島古樹醫院”、提供四項古樹診療服務、打造一套古樹管理方案、建立“古樹名木健康檔案”。此外,建立綜合評價制度,技術支持團隊對古樹名木進行綜合評估,實施專項保護。
據了解,接下來,我市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科普宣傳活動,挖掘闡釋古樹名木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普及古樹名木保護政策法規和科技知識,加強古樹名木守護人宣傳,推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生動局面。
來源:藍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