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嚴格執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青島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推動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是推動學法常態化,干部隊伍法治素養持續提升。建立《局長辦公會議學法制度》并制定《2024年度局長辦公會學法計劃》,開展局長辦公會議學法兩次,承辦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議題一次。落實完善學法用法、定期考試制度,綜合運用線上平臺、普法講座等形式推動干部學法,組織執法人員開展線上培訓和執法證考試。擦亮“法潤自然”普法品牌,印發《2024年度法治宣傳教育計劃》《2024年“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民法“典”亮自然資源實踐》主題宣講等特色活動,加強惠企服務。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魅力島城 法潤自然”普法品牌創建活動實施方案》,計劃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魅力島城 法潤自然”普法品牌打造成全市自然資源系統普法工作的總標識,成為具有青島特色的自然資源普法品牌。
二是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立法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研究印發局2024年度立法工作安排,定期調度立法情況,2024年共出臺《關于規范土地資源資產儲備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8個政策性文件,自然資源立法體系進一步完善。研究盤活存量土地相關措施,為處置存量房地產用地提供有力政策支撐。緊密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梳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有關政策法規,編制《“三大工程”政策匯編》印發全局各部門,做好政策服務保障。
三是加大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依法行政能力持續提升。壓實“誰行為誰負責”的行政復議應訴主體責任,規范案件辦理流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舉辦“府院聯動實質性化解爭議交流座談會”及典型案例研討會,加強對全市相關案件辦理規范和指引。規范應對外部監督,今年以來組織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持續優化辦理流程、提升辦理效能,全部按期完成,主辦件面復率達100%,為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督政促進自然資源規劃工作提供支持。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普法宣傳力度不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大,宣傳方式不夠豐富。對內培訓力度不足,主動謀劃增強全系統干部職工法治思維還有欠缺。
二是立法研究前瞻性不足。參謀作用發揮不夠,沒有挖掘深層次更復雜的體制機制問題,土地和規劃領域政策法規的針對性和前瞻性仍需要提升,法規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二、2024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練好法治保障“內功”。完善由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自然資源和規劃法治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定期聽取法治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制定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及責任清單,深入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推動將述法工作與年終述職評議同部署、同安排,將法治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并扎實推進。
(二)突出主動引領,修好規范用法“外功”。以更高水平謀劃城鄉建設法定依據,完成青島歷史上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擘畫了宏偉藍圖。以更準精度依法配置要素資源,出臺2批次規劃土地支持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提高居民得房率,推動完善小區配套、打造高品質住宅。以更高標準完善審批制度體系,完善規劃許可全流程標準體系,加強規劃許可與用地審批融合管理,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在功能區深入開展“標準地+承諾制”綜合改革,規劃許可辦理時限平均壓縮10%。
(三)優化營商環境,下足文明執法“苦功”。以更嚴措施提升耕地保護執法效能,持續開展自然資源突出問題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守牢634.14萬畝耕地保護紅線。以更深層次完善盤活利用工作機制,建立實施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和供后監管機制,從源頭遏制土地閑置。以更大力度提供便民惠企服務,統一全市不動產登記標準,45項高頻登記事項實現“全市通辦”,推行律師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全程網辦”,在全省首創律師自主錄入查詢申請,實現“不見面”“零跑腿”查詢獲取青島市范圍內的不動產登記信息。
三、2025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要安排
(一)完善法規體系。統籌全局2025年法規政策工作,緊密圍繞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創新發展需求,引導督促聯合各業務部門結合工作實際查缺補漏,繼續加大政策出臺、立法統籌、合法合規性審查工作力度,配合市人大、市司法局做好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不斷完善夯實政策法規框架體系,持續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良法善治”。
(二)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系統內法治宣傳教育,選取具有普適性、代表性、指導性和教育意義的以案釋法典型案例,以及各部門法治工作中的創新做法,編寫印發《法治工作動態》,打造本土“案例庫”,適情組織依法行政案例交流活動,總結經驗、分析疏漏、警醒短板,有效提升以案釋法的趣味性、傳播力,提升廣大干部的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行政和專業能力水平。
(三)加強訴源治理。通過規范工作流程、加強業務指導、強化訴前調解、定期晾曬通報、發布典型案例、加強風險提示、嚴格問責追究等途徑,力爭從源頭上減少行政爭議發生。舉辦以案釋法研討會,邀請法院資深法官,運用審判實踐中正反典型案例剖析,講解自然資源系統在行政審批許可、不動產登記行政確認等行政行為實操規范,有效發揮以案釋法的引導、規范、預防和教育功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