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第八場“便民利民面對面”活動在臺東三路“紅立方”廣場舉行,聽取市民對市北區歷史街區有機更新、長沙路立體口袋公園等城市空間微更新項目的意見建議,拓展城市空間微更新思路。
城市空間微更新“紅立方”項目地處市北區臺東三路步行街,是臺東街道辦事處主導、多部門參與研究論證,共同打造的一處黨群服務站。項目主體以集裝箱等眾多時尚元素為建筑載體,打造上下兩層約200平米的集黨群服務、社交交流、文化服務、網紅打卡地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充分發揮紅色基因和商業基因兩大優勢,體現了“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工作理念,旨在突出黨建引領青年時尚、社會潮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引領商圈發展與治理新模式。
“紅立方”項目的建設實施,提升了場域環境的標志性,活躍了周邊商業業態,是城市空間微更新的典型案例,是微更新服務于城市形象提升、功能完善的一次有益嘗試。
據了解,城市空間微更新是立足城市場地實際和地域歷史文化,對社區公共空間、歷史街區、橋下空間、商業街區等市民身邊的存量空間,進行生態化、藝術化、便民化設計改造,完善市民身邊的公共服務設施、交往場所,提升市民生活環境。
作為一項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城市空間微更新自2019年以來已連續開展3年。今年,城市空間微更新被市政府列為10件市辦實事之一,在10個區、市打造25處微更新空間,目前已全部提前完工。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設計師、居民等多方參與“共享共建”,資金投入不大、群眾迫切需要、社會效益明顯,為城市注入了“抗衰老”基因。
據介紹,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在近三年微更新試點示范的工作基礎上,推動微更新從“點狀示范”到“全面覆蓋”,高效利用社區存量空間,增加貼近市民生活的小公園、小廣場、體育活動設施和社區服務等用地用房,促進解決停車難、私搭亂建等城市治理問題,為市民創造更加方便宜居、溫馨安全的生活環境,高水平推進文明典范城市創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