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教體局,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局屬各單位,有關民辦學校,機關各處室:
現將《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青島市教育局
2023年1月9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的意見》《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等有關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服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在中小學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構建特色育人體系,破解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卡點瓶頸問題。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各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健全,學生的創新素養明顯提升,特殊稟賦學生適性充分成長,全市中小學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一)明確創新培養目標。學前教育階段以激發創新興趣為主,注重游戲活動,培養想象力,保護好奇心,加強創新體驗。小學階段以培養創新意識為主,注重養成學生廣泛學習的興趣和注重探究的意識。初中階段以培養創新思維習慣為主,加強創新技能訓練,初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高中階段以培養創新志趣為主,注重形成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能力,逐步完善創新人格。
(二)強化學校科普教育。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屬性,加強學校科普教育工作,強化價值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中小學校園懸掛科學家畫像,大力宣傳科學家事跡。積極創設科普角、科普走廊、科普宣傳櫥窗、科技教室等專題教育場所,組織開展“科普日”“科普周”等活動。將科普教育與課后服務相結合,豐富課后服務內涵。建立科學家有效參與基礎教育機制,每學期組織科學家或科普專家進校園活動不少于3次,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加強科學教育。
(三)開齊開好科學課。認真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相關課程標準,小學開齊開好科學課程,初中開齊開好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課程,高中開齊開好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技術課程,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實驗操作,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操作機會。按要求開好藍色海洋教育課程、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課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將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注重挖掘利用學科課程中的創新要素,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
(五)加強科技課程研發。聚焦各學段創新培養目標,積極創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科普教育校本課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開發十二年一貫制創新素養課程和“大學-中學”貫通課程。推進發明創造課程的設計、建設和實施。在中小學廣泛開展創客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在全市特色校本課程評選中,增加科技創新類特色課程評選數量。
(六)加強科技實踐活動。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賽事活動統籌,發揮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市少年科學研究院)作用,牽頭組織中小學生科技節、海洋節、頭腦奧賽、創客大賽等科技實踐活動。各區(市)、學校統籌校內外資源特別是科技館、天文臺、重點實驗室等科普基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開展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支持學生參加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科技競賽活動。中小學生每年到社會科普場館參觀學習不少于2次。
(七)加強各學段貫通培養。全市確定部分試點學校,探索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筑基計劃”“奇點計劃”“英才計劃”“強基計劃”,為有創新潛質和學科特長、學有余力的學生營造更適合的成長成才環境,搭建成長發展綠色通道。充分發揮青島市教科院專業引領作用和試點學校主觀能動作用,全面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資源,研發縱向銜接、橫向關聯、螺旋上升的特色培養課程,在試點基礎上,有序向全市中小學推開。
(八)加強家校社協同培養。充分發揮家長學校作用,幫助家長樹立全面發展的科學育人觀,摒棄唯分數論的錯誤觀念。引導家長支持孩子體驗大自然和參與勞動,鼓勵生活中的小發現、小發明、小創造。發揮家長專業特長,推動家長和教師共同開發實施綜合主題類、項目化校本課程,定期邀請家長、行業企業代表等參加的以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為主題的學術沙龍、熱點問題研討等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家庭創客實驗室評選活動。積極推進學校與科技館、科技協會、發明協會等合作,不斷擴增優質教育資源。
(九)加強科技教師隊伍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配齊配足科學課程教師,加強小學科學專任教師配備。設置中小學科技輔導員崗位,積極組織廣大在職和離(退)休科技工作者擔任兼職科技輔導員。將科學教育作為教師培訓進修的重要內容,將中小學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培訓統一納入本級教師培訓項目,實施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專項培訓,提高教師實驗操作、自制教具等專業能力,提升教師科學素質。成立市及區(市)科普教育講師團,建立專兼結合的科普教師隊伍。
(十)健全創新素養評價機制。將創新素養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科學技術學習情況、參加科技活動的表現和科技研究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在各類選拔性考試中增加對創新素養的考核。將創新素養工作情況納入對學校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重點考核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開設、活動開展、條件保障、經費保障及培養成效等。將創新素養培育情況納入對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要內容。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保障。市教育局、區(市)教育部門、學校分別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專班,專班負責人由分管局(校)領導擔任,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專題會議,總結工作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加強組織實施。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有關學科教研員加強專題檢查指導,及時發現總結推廣各區(市)、學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切實發揮校長在學生創新素養培育中的專業引領作用以及在支持教師開展探索實踐方面的保駕護航作用。
(二)加強實施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保證科技教育資金投入,建設好科技創新實驗室等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列出專項經費,支持有關學校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各學校要統籌用好生均公用經費,每年明確一定額度的經費用于開展科技教師培訓、組織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活動。要將中小學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所承擔科技教學和輔導任務納入績效考核,合理計入工作量,切實保障中小學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待遇。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中小學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情況作為評價中小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和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及“家長面對面”“三長”見面會、家訪等各類家校溝通平臺,全方位宣傳創新和創新素養培育的重大意義,大力宣傳試點學校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促進學生適性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鼓勵創新、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和開放包容、合力育人的教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和社會將關注焦點轉到學生創新素養培育上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