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6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
為充分發揮海洋特色資源優勢,搶占人工智能新領域新賽道,加快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發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6年,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礎更加堅實、規模持續擴大、生態加速形成、賦能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明顯,國內外首創性、引領性、示范性作用進一步加強,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構建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內的基礎大模型矩陣、以“問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為代表的N個行業大模型和X個重點應用場景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建設關鍵要素支撐地,力爭到2026年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存儲總量達10EB。建設頭部企業集聚地,將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成在全球彰顯海洋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把青島藍谷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算谷、智谷、數谷。建設應用場景示范地,開展垂直領域試點,聚焦海洋科研和海洋產業重點領域,打造特色應用標桿,建設典型應用場景示范區。建設產業生態優化地,用足用好海洋產業基金,支持產業發展壯大。舉辦系列海洋特色的人工智能重大活動,激活創新創業活力。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科技創新攻關行動
1.突破大模型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對人工智能數學機理、高級機器學習、混合專家模型技術(MoE)等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圍繞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構建、訓練、優化等環節和大模型可解釋性等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對海洋數字孿生、海洋多模態智能計算等前沿交叉技術進行重點突破。布局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重大科技專項,持續支持創新主體開展創新研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強化核心底層硬件創新攻關。加強對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關鍵器件的基礎研究,重點突破新材料、新架構、新工藝、新器件等“卡脖子”技術。發展量子計算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引導全市優勢單位加強國產軟硬件協同創新,加強兼容適配,加快構建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的全棧國產化技術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嶗山區政府、城陽區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
3.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建設世界領先的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臺。做大做強工業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公共服務平臺。與海洋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形成創新聯合體,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推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創新發展。爭創國家級海洋數據交易平臺、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試點等國家級創新平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海洋發展局、市大數據局,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4.構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標準體系和評測體系。鼓勵重點企業和行業組織加強標準申報立項,聚焦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運維、應用等,研制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深度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編制修訂。圍繞合規性與可解釋性、安全性與可信性、準確性與可靠性、公平性與包容性、社會影響與風險評估等制定科學公正、客觀透明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評測體系,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海洋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上提供有力支持。(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
(二)實施關鍵要素整合行動
5.強化算力資源保障。加快建設海洋領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海底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統籌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推進,實現算力擴容提質升級。積極適配并部署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芯片,推動國產算力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的創新性發展和規模化應用。加快建設青島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布局全市算力“一張網”,提升算力云服務能力,促進邊緣算力協同部署,提高算力利用效率。爭創國家超算互聯網青島樞紐節點,積極融入和服務山東算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大數據局、市科技局、市通信管理局,嶗山區政府,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
6.加強海洋數據支撐。統籌整合全市海洋數據資源,推動多源異構海洋數據匯集,著力收集極端事件等稀缺性海洋數據,有效打破海洋數據孤島。針對海洋大數據多尺度、強時空關聯、異質化等特性,構建海洋數據湖,切實保障海洋數據存儲。建立數據分類與標注體系,推進海洋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建設公共數據賦能大模型訓練基地,打造高質量海洋人工智能訓練數據集。有序推進海洋數據資產化,依托相關載體,推動海洋數據市場化流通交易。針對敏感海洋數據隱私保護問題,按照分類分級管理原則,研究采取多層次策略,保障海洋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國資委、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委軍民融合辦,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
7.保障能源和資源穩定供給。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電網智能化調度能力,推動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保障算力中心電力供應穩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能在算力基礎設施中使用,因地制宜推廣光伏、風能、氫能等新能源在算力中心應用,構建保障算力使用的多元能源供應體系,促進“算力+能源”深度融合。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有效降低算力中心電源使用效率(PUE),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統籌海水、淡水等水資源開發利用,壯大海水淡化產業,保障算力中心用水需求。支持中小企業購買算力服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水務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大數據局)
(三)實施產業集群發展行動
8.引聚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全國首個以“數據+算法”為驅動的海洋產業大腦,制定“科技+產業”路線圖,明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開展產業鏈招商。依托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等園區,加快招引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鏈頭部企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建設一批相關領域重點項目,支撐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發展壯大。(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嶗山區政府,青島海洋科技中心)
9.梯度培育市場主體。依托各類重點實驗室、公共服務平臺、企業服務平臺等載體,加快創新創業和企業孵化培育。鼓勵推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聯盟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大企業梯度培育力度,重點扶持在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有競爭優勢的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營經濟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大數據局、市委金融辦)
10.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實施各類人才計劃,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人才及其團隊,促進海洋人才和人工智能人才雙向融合。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發展人工智能海洋學等前沿交叉學科。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通過產教融合等方式培養行業領域專業人才。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按規定在醫療、子女教育等事項上提供便利。(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海洋發展局、市衛生健康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四)實施應用場景開發行動
11.推動海洋垂直領域應用。深入挖掘、分析、篩選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場景需求,確定場景突破的優先級順序,形成動態可更新的應用場景清單并定期發布。聚焦海洋氣象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深遠海養殖等領域,先行先試開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構建、訓練、優化與應用。加強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對重大海洋工程、項目的支撐作用。推廣模型即服務(MaaS)模式,服務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業化應用。逐步開發和開放更多應用場景,承接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12.打造一批特色應用標桿。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場景示范區。綜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傳統人工智能技術,重點圍繞海洋精準預測預報、船岸一體化建設等領域,打造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示范性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構建典型示范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委軍民融合辦,嶗山區政府,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嶗山實驗室)
(五)實施產業生態塑造行動
13.強化資本供給支撐。發揮好政府引導基金、專項債券的支撐作用,加強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重點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用足用好海洋產業基金,研究設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金,吸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資本市場融資等社會資本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關鍵領域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委金融辦)
14.大力優化發展環境。落實好國家、省、市人工智能產業相關政策,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統籌好各類企業服務平臺,做好全方位服務。加強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市民營經濟局,青島海洋科技中心)
15.加強產業交流合作。加強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開源生態體系建設,持續推動關鍵技術開源開放。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交流合作。舉辦海洋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活動,吸引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與發展。依托海洋發展合作論壇等平臺,廣泛參與海洋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促進全球海洋治理、人工智能發展中講好中國故事、貢獻青島智慧。(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嶗山區政府,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嶗山實驗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市政府相關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單位及科研院所、頭部企業為成員單位的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專班。聘請業內專家學者和領軍人才組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專家智庫,對重大戰略舉措、重要政策規劃、重點實施任務等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青島海洋科技中心)
(二)推動制度創新
圍繞大模型安全、科技倫理等建立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確保安全、自主、可控,實現安全有序發展。研究設立人工智能“監管沙盒”,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和審慎監管的相關制度,完善容錯和免責機制,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青島模式。(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大數據局、市委網信辦)
(三)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發揮門戶網站、新聞機構、新媒體平臺作用,積極宣傳報道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進展和成果。各部門、單位及行業協會、商會等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做好政策宣傳和科普講解,鼓勵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