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青島市“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字體大小: 打印
  1. 索引號 2506005898015591626
  2. 主題分類 勞動就業
  3. 成文日期 2023-12-19
  4. 發布日期 2023-12-19
  5. 發文字號 青就辦發〔2023〕6號
  6. 發文單位 青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7. 規范性文件登記號
  8. 各區、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有關部門、單位:

    現將《青島市“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青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代章)

    2023年12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部)


    青島市“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蘊藏著豐富的就業創業機會。為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區就業促進體系,提升社區就業服務功能,促進城鄉居民“家門口”就業創業,根據山東省“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結合全市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以暢通就業微循環、重塑就業大格局為主線,以社區為依托,以城鄉低技能、低收入、高失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兩低兩高”群體為重點,深入開展“社區微業”行動,著力健全社區就業促進體系,增強社區吸納就業能力,推動社區就業全方位擴容提質,建設一批影響力強、示范作用好的社區就業服務平臺,打造一批高質量充分就業社區。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城鄉統籌。堅持城市社區、農村社區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推動城鄉就業制度統籌、政策統籌、服務統籌,推進各類就業資源持續向社區特別是農村社區傾斜,縮小城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差距,提升城鄉社區就業服務均等性、可及性。 

    (二)堅持因地制宜。發揮社區聯系服務群眾最直接、最便捷優勢,區分不同街道(鎮)、不同類型社區特點和基礎條件,堅持整體推進、分類指導、結果導向,不斷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加固底板、打造特色,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就業需求。

    (三)堅持共建共享。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責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好轄區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增強社區就業促進功能,提升就業服務即時性、針對性、實效性。

    (四)堅持改革創新。針對社區居民就業需求和群眾期盼,強化頂層設計,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尊重基層首創,加強典型帶動,支持區(市)結合實際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形成一批創新成果,釋放“社區微業”示范效應,提升社區就業服務水平。

    三、主要任務

    (一)拓展“微就業”,擴大社區就業容量

    1.發展社區商貿服務業促進就業。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依據服務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的不同,增強社區商業便利化和綜合功能,調整優化社區商業業態、開展社區商業提檔升級、完善便民商業設施服務、培育社區商業運營主體,合理配置超市、藥店、菜市場、大眾餐飲店、再生資源回收等必備業態,發展社區電商服務,努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吸納就業。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支持家政服務企業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穩定就業崗位獎補、商業綜合保險補貼等激勵政策。推動家政進社區,支持家政企業在社區設置服務網點,有條件的社區可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為開展家政服務提供支持。促進家政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家政服務業與養老服務、社區助餐、社區照料、病患陪護、嬰幼兒托育(托管)、殘疾人托養、物業、快遞等服務業融合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社區“微工廠”助力靈活就業。支持社區根據自身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居民情況,充分利用社區閑置廠房、社區用房等物理空間,采取與企業、服務機構聯合或直接引入企業入駐等方式,建設社區微工廠和社區“如康家園”,開發來料加工、農產品初加工等對年齡、學歷、技能、工作經驗要求不高的靈活性、輔助性就業崗位,讓有就業意愿的“二孩媽媽”、殘疾人、低齡老年人等無法外出、行動不便的居民實現就近就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營經濟局、市婦聯、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4.開發政策性崗位兜底保障就業。對照2025年末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目標,加大社區工作者崗位開發力度,統籌安排一定比例的現有空崗、新增崗位定向招聘高校畢業生,并向困難高校畢業生傾斜。滾動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根據社區公共管理、公共服務需要,科學設置崗位類型,充分挖掘創設潛力,對城鎮大齡失業人員、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低收入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及時進行兜底安置。(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支持“微創業”,激發社區創業活力

    5.優化社區創業場景。豐富社區商業業態,合理布局發展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早餐店、美容店、美發店、家政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網點。支持發展樓宇經濟、直播經濟,豐富和提升夜間文化、餐飲、商貿、休閑業態,選擇大型居住區建設社區商業中心。(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打造社區微創空間。盤活利用社區各類存量房屋資源,結合城市更新、社區改造,采取政府扶持、市場運作模式,選定區域商戶集聚效果較好街區,分梯次打造創業門店、創業小巷、創業街區,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場地、貼息貸款等支持。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安排不低于30%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創業者提供。挖掘特色優勢資源,開展特色創業街區培育活動,全市2025年底打造特色創業街區100個。(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軍人局、市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大社區創業支持。開展創業服務進社區行動,為社區創業人員提供項目推介、創業輔導、政策咨詢等服務,幫助創業者特別是初次創業者降低創業風險。社區創業人員首次創辦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創業實體,符合條件的可申領最高3萬元創業補貼。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落實貸款利率優惠政策,實施“創貸+商貸”的“青島創業家”模式,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等群體可申請最長3年期最高50萬元貸款;創辦小微企業的,可申請最長2年期最高1000萬元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增加信用貸等支持,為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提供續貸支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8.選樹社區創業典型。開展創業明星、大學生創業明星、返鄉入鄉創業帶頭人評選活動,發現選樹一批自強不息、勵志奮進、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的社區創業典型。通過舉辦創業沙龍、創業分享會等方式,講好創業故事,弘揚創業文化,涵養創業底蘊,形成崇尚創業、褒獎創業、競相創業的良好氛圍。支持舉辦社區創業賽事,推出一批有市場、成長性強的微創業項目。(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退役軍人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微組織”,集聚社區就業資源

    9.建立社區就業聯席會議制度。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依托社區共建議事會等現有協商議事機制,聯合轄區企事業單位、商業樓宇、社會組織,擴大社區就業“朋友圈”,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盤活整合社區各類就業信息、崗位資源,匯聚促進就業合力,打造就業共同體,暢通社區微循環。支持鄰近社區開展就業聯建,共享就業資源,發揮社會組織助力就業作用,對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發展社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支持有條件的社區領辦、創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合作社,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社區設立網點,以自愿為前提,堅持市場化運作,主動承接物業管理、綠化保潔、道路養護、設施管護、以工代賑、農業生產技術服務等勞務項目和勞務外包服務,優先吸納社區大齡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低收入人員,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招聘服務、供需對接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開展“微培訓”,提升居民就業技能

    11.建立社區培訓清單。以社區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未就業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社區矯正對象、農村轉移就業人員等為重點,摸排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建立培訓需求清單,做到人員基本情況、技能水平、培訓意愿、就業方向“四清”,優化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目錄,推動技能需求和培訓供給有效銜接。以區(市)為主體,編制職業技能培訓通用項目清單,載明培訓內容、培訓學時、參訓要求、補貼標準等,及時公開發布。根據轄區規模以上企業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居民培訓意愿,聯合培訓機構開發本地化、個性化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擴充社區培訓清單。(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12.開展小微特色培訓。實施分眾式培訓,面向登記失業人員、符合條件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面向未繼續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面向殘疾人、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對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面向有創業意愿的居民開展創業素養能力培訓,引導居民根據就業形勢調整就業預期,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崗位轉換能力。突出項目制技能培訓,實施家政服務業、城鄉公益崗、鄉村技能人才等培訓,開展健康管理、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建筑工匠等市場急需緊缺培訓,提高培訓后就業率。(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退役軍人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創新社區培訓模式。引導職業培訓機構根據培訓內容要求和參訓人員情況,在確保培訓效果前提下,靈活采取開辦培訓夜課、鄉村夜校、周末課堂、在社區設置培訓點等方式,方便居民就近錯時參加培訓。引導區(市)優選一批實力強、口碑好的職業培訓機構,探索組建培訓聯盟,定制開展專業化、特色化培訓。面向條件較好的大型社區,開展“送政策、送培訓”活動,常態化開展就業創業培訓政策宣講。充分挖掘各類傳承技藝、手工手造技術能手,在社區設立“能工巧匠工作室”,弘揚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微服務”,提升社區就業服務

    14.建設社區就業驛站。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采取設立服務專區或改建、擴建等方式,建設“就享家”樂業服務站,形成集失業登記、需求歸集、崗位推送、能力提升、創業推介、職業指導、精準匹配、政策宣傳、補貼申領于一體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家門口”就業服務,推動就業服務端口前移、重心下沉,2025年底前建設“就享家”樂業服務站500個。開發一批社區就業服務專項公益性崗位,充實社區就業服務力量。支持有條件的區(市)開發社會就業服務專員,可根據服務績效等給予補助。支持有條件的區(市)引入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社區就業驛站管理運營,符合規定的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好社區內商超、銀行、快遞配送站等服務網點,嵌入式開展政策宣傳、就業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精準組織供需對接。發揮社區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開展人力資源信息調查,廣泛了解社區居民求職意愿,全面掌握社區居民就業失業信息動態。依托就業服務專員隊伍,開展用工信息走訪,對社區內小微企業和商戶“用工數量”“缺工情況”“用工條件”等進行摸底調查,建立社區用工數據庫。打造“家門口”崗位集市,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在社區實現全天候崗位發布,定期組織小型就業供需見面會,開展直播帶崗、遠程探企等特色招聘服務,架好“供需橋梁”,滿足居民就業需求。(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16.加強困難群體幫扶。完善失業服務智慧化平臺,健全基本就業服務援助+專項就業政策援助+特定群體就業援助+急難對象就業援助的“四位一體”就業援助制度體系,將零就業家庭、低保邊緣家庭、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以及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人員納入援助范圍,建立社區就業援助臺賬,加強動態管理服務。利用社區各類資源,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一對一”落實“12333”式服務(1年內至少開展2次政策對接、提供3次職業指導、推薦3次崗位信息、提供3次技能培訓信息)。定期組織舉辦失業人員專場招聘,對到企業就業或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相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市級抓統籌、區市抓推進、街鎮抓落實、社區抓實施”的工作機制,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各司其職、履職盡責、齊抓共管、通力合作,加大社區就業政策支持和服務供給。各區(市)要細化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完善工作機制和路徑體系,明確推進時序和重點任務,確保行動計劃落實落地。街道(鎮)要加強經費、人員保障,做好動員宣傳、跟進指導、經驗挖掘。社區要積極調動轄區資源,加強聯動共建,打造一批“社區微業”重點項目和典型樣板。(各區、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支持保障。統籌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等,鼓勵支持社會資金、公益基金參與,支持社區改善服務條件、開展就業服務,更大激發社區活力和創造力。加大對社區就業服務人員系統培訓、定期輪訓,提升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績效評估。將“社區微業”三年行動作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的重要抓手,定期開展專項評估、社區居民服務滿意度調查,督促做好跟蹤指導和分析研判工作,定期通報行動計劃推進情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典型引領。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社區微業”有效形式和做法,對工作成效明顯的給予表揚激勵。加大就業典型、先進事跡的宣傳推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典型帶動社區就業服務水平、就業規模和質量提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按職責分工負責)

    如果您對該文件有疑問,可以通過 網上咨詢 方式咨詢相關單位 ,或者撥打 咨詢電話
    咨詢電話:
    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 : 0532—83668932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最近完整中文字幕2019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