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司法局,局直各單位,機關各處室,各行業協會:
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關于全市政法機關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四項舉措》(青政法〔2023〕7號),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服務保障職能,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持續優化公平公正制度供給
1.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圍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獎勵立法。圍繞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立法。圍繞守牢安全發展底線,推動安全生產立法,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加強動態清理,及時清理與上位法不符、與現行政策不符的制度壁壘,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責任處室:行政立法和備案審查處)
2.提升合法性審查質效。充分發揮決策合法性審查的法治保障作用,緊貼市委、市政府決策前沿,推動重大行政決策、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市政府制發文件等合法性審查提質增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把好法律關口。(責任處室:決策法律審查處)
3.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對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文件,嚴格按規定進行公平競爭審查,防止出臺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大對涉企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政府合同審查等領域的合法性審查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責任處室:行政立法和備案審查處、決策法律審查處、法律顧問和法律事務處)
二、全面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4.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強化對監獄安全制度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確保監獄工作的持續穩定。充分發揮掃黑除惡“第二戰場”作用,深挖犯罪線索,積極配合辦案機關開展對服刑人員的提審工作,依法做好對涉黑涉惡罪犯的收押改造工作,為辦案機關打擊犯罪提供有力協助。(責任處室:監獄管理處)
5.嚴格社區矯正執行。依法接受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委托,對涉黑涉惡、涉槍涉爆、搶劫搶奪等違法犯罪人員的社會危險性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進行調查評估,提出意見,供決定社區矯正時參考。依法加強對暴力犯罪類型的社區矯正對象監管,嚴格落實外出審批、走訪核查等監管規定。(責任處室:社區矯正工作處)
6.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動態調整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進一步加大“減證便民”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強化裁量基準備案審查監督,進一步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責任處室:行政執法監督處)
三、深入開展惠企法律服務工作
7.深化惠企法律服務工作。持續組織惠企法律服務團隊、職能部門進行政策宣講,提升惠企政策知曉度。加大對“法惠企航”服務品牌的宣傳力度,深入產業園區、商協會、企業等開展律師“坐診”等多元化惠企服務活動,幫助企業了解政策、爭取政策、享受政策,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責任處室:法律顧問和法律事務處)
8.加強企業合規工作指導。制定加快推進企業合規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企業合規指導服務機制,推動完善企業合規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合規體系建設服務供給。強化與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協同,統籌合規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專業機構、高等院校等資源,指導企業搭建合規管理體系,增強企業合規管理和風險應對能力。(責任處室:法律顧問和法律事務處)
四、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
9.強化各區(市)人民調解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建設,持續加強“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以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為基礎,持續深化“1+1+N”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進行政調解組織建設,加強與信訪、法院、公安、行業部門等聯動,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助推“一站式”調解中心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綜治中心、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調解中心一體運行,推動構建新時代“大調解”格局。(責任處室: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
10.充分發揮公證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的職能,為各類經濟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公證機構參與人民法院調解工作,降低企業維權成本。進一步發揮公證等非訴訟方式在金融領域不良資產處置中的作用。(責任處室:市公證協會、法律服務管理處)
五、扎實做好涉企行政復議應訴工作
11.實行涉企行政復議應訴案件快速受理、辦理。對于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涉企案件,制定簡案快辦審理辦法,從受理時限、答復時限、審理方式、簡易轉一般程序、一般程序征求當事人意見等方面予以規范,細化辦案流程,推動辦案提速。(責任處室:行政復議處、行政應訴處)
12.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深入落實涉企復議案件審理辦法,依法高質效審理涉企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工傷認定、社保追繳等復議案件,持續推進“新官不理舊賬”等行政協議糾紛審理。(責任處室:行政復議處、行政應訴處)
13.探索在審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引入企業合規概念,研究相關操作規程,與市檢察院、市工商聯建立企業合規第三方評估監督合作機制,探索對主動認錯認罰、開展合規建設并取得成效的企業從輕減輕處罰的可行性路徑。(責任處室:行政應訴處)
六、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
14.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推動青島涉外法務中心建設,設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青島中心、上合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青島中心,加大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招引力度,聚集全方位、全鏈條、高能級的涉外法律服務業態,打造法律服務高能級聚集區。(責任處室:法律服務管理處)
15.優化公證便企服務。進一步深化公證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公證“零跑腿”暨“一網通辦”試點工作,將試點單位擴大至全市所有公證機構,實現試點單位全覆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進一步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范圍。(責任處室:法律服務管理處)
16.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網絡。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充分發揮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作用,即時解答法律咨詢,回應企業訴求,為企業涉法事務提供法律支持。組建專業團隊,依托熱線提供高效咨詢和調解服務,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責任處室: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務管理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
17.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依托律師學院、律師大講堂等平臺,通過引進知名專家學者來青授課、組織優秀法律服務工作者走出去考察學習等方式,不斷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強化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法律服務水平,為國家戰略和全市重點工作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責任處室:法律服務管理處)
青島市司法局
2023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