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字體大小: 打印
  1. 索引號 2478426346314796665
  2. 主題分類 體育
  3. 成文日期 2022-12-13
  4. 發布日期 2022-12-13
  5. 發文字號 青政字〔2022〕62號
  6. 發文單位 青島市人民政府
  7. 規范性文件登記號
  8.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1〕18號)文件精神,促進我市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就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一)到2025年,體育強市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5平方米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50%,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達到955%。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不少于15個,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單位)不少于8個,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人均體育消費突破3300元。體育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走在全省及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二)到2035年,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現代化體育強市。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爭創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成為國家全民健身示范中心;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青島運動員在國際國內大賽上的貢獻率保持領先,成為國家競技人才輸出中心;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爭創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建成國家體育消費中心和國際體育產品研發制造中心;與城市定位相匹配的賽事體系日益完善,建成國家體育賽事中心;區域集聚和輻射能力更加凸顯,建成區域體育資源配置中心;體育文化傳播力、凝聚力、感召力明顯提升,成為展示青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體育”發展格局更加健全,實現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1.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生態圈。結合城市更新和公園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綠道、健身步道建設,完善山頭公園、口袋公園運動健身功能。新建居住區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公共健身設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和國有企業帶頭開放所屬健身場地設施,做到“能開盡開”;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建的健身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到2025年,新建和改擴建各類體育公園12處、足球場100個、區(市)級公共體育場田徑跑道20個,全市公益性健身設施超過11000處。(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社區運動會,創建一批體育特色社區。培育壯大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業余城市聯賽。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行業協會作用,積極組織各類健身活動,落實推廣工間操;打造“云健身”等健身場景;倡導“每天運動1小時、經常跑步5公里、快樂健行8千步”健身理念,形成“讓運動成為習慣,讓體育融入生活”的社會風尚。到2025年,市本級打造10個以上、各區(市)打造5個以上全民健身活動品牌。(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體育社會組織為支撐、群眾自發性健身組織為補充,完善覆蓋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加強對體育社會組織的政策引導和監督管理,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激發活力。鼓勵發展群眾自發性健身組織,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納入社區服務體系,在社區設立健身活動站點,引導體育社會組織下沉社區組織健身賽事活動。(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行政審批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建設,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延伸,培育一批體衛融合服務示范項目,建設一批社區運動健康中心(之家)。建立運動員進校園、進社區制度,開展公益健身指導服務,每個社區至少配備2名活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由社區監督其依法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創新“互聯網+”健身指導模式,打造一批云上科學健身傳播平臺,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廣播電視臺,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

    1.優化競技體育項目布局。實施“夯基、強中、突尖”發展戰略,持續鞏固乒乓球、羽毛球、皮劃賽艇等傳統項目優勢,著力提升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和“三大球”發展水平,聚力打造冰雪運動“北冰南展”的橋頭堡,培育2—3項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項目,形成8—10項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體育項目群,增強國際國內大賽爭光奪牌能力。(市體育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構建科學完善的訓練體系。打造高水平教練員隊伍,著力提升教練員科學組訓能力。制定科研人員、專業保障人員培養計劃,深化“科訓醫管服”復合型團隊建設。建立體育訓練科技攻關協作機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科研綜合優勢,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等在訓練、參賽等領域的實踐和運用,提升科學訓練專業水平。(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訓練場地設施建設。統籌資源支持市級運動隊訓練場地設施建設,保證各專業運動隊的訓練場地設施符合比賽標準。積極承接國家隊、省隊在青訓練、設立基地及辦賽等任務,加快推進中國足球籃球學院、中國羽協訓練基地、中國國家隊籃球訓練基地等國字號體育學院(基地)建設。(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快體育制造產業集聚升級。聚焦健身器械、運動護具等優勢制造產業,培育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單位)和產業園區,壯大區域性集約發展優勢和產業規模。引導體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探索“智能健身器材+運動健康服務”等定制化應用場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市體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營經濟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發展體育服務業助推體育消費。支持健身休閑業、競賽表演業、體育培訓業等體育服務業發展。持續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舉辦體育消費節等措施,促進體育消費。規范體育服務業市場經營,完善體育消費維權方式,營造健康發展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建立健全體育服務消費調查統計機制,準確把握體育消費熱點和行業發展動態。(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激發體育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體育資源整合,鼓勵體育企業上市,提升體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著力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爭體育行業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走在全國前列。鼓勵設立各類體育產業孵化平臺,培育一批體育產業眾創空間。(市體育局、市國資委、市民營經濟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推動青少年體育全面發展。

    1.持續深化體教融合。完善青少年體育標準制定、信息管理、檢查考核體系,建立師資培訓、效果評定、競賽活動、風險評估與處置、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業體育教師,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學校兼職、入職通道。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校園開展課后公益性體育培訓,普及體育運動技能。(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以學校為基礎、體校為骨干、市級訓練單位為核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補充的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深化體校改革,扎實做好基礎訓練工作。加快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學校組建高水平運動隊;以足球項目為試點,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并逐步延伸到其他項目。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建立銜接有序的青少年體育競賽、訓練和培訓體系。到2025年,各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不少于150家。(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整合青少年體育賽事資源,推進青少年競技體育賽事體系和學校賽事體系有機融合,重點打造青少年“三大球”體育賽事及各級聯賽,將小學、初中體育競賽納入市級競賽計劃,建立面向所有適齡青少年分學段、跨區域、周期性的青少年賽事體系。(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大力推動體育公園、社區青少年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配建適宜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運動器械,創建一批青少年體育特色社區。實施青少年體育鍛煉促進計劃,常態化組織中小學生游泳普及、體育冬夏令營等活動。完善青少年健康促進體系,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近視、超體重、脊柱側彎、心理亞健康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建康委,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完善青島特色體育賽事體系。

    1.積極申辦舉辦精品賽事。堅持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到2035年,年均舉辦各級各類精品賽事不少于30項,重點打造6—8項自主品牌賽事。完善高水平職業體育俱樂部扶持獎勵政策,以籃球、足球、羽毛球、電競等職業賽事和“體總杯”三大球中國城市聯賽為依托,活躍可觀賞性賽事氛圍,力爭到2035年打造3個以上冠軍俱樂部,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各級職業聯賽和城市聯賽前列。(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打造海洋特色賽事活動品牌。深化“帆船之都”品牌建設,積極申辦單項帆船錦標賽等高水平賽事,辦好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等自主品牌賽事活動。持續開展“帆船進校園”“帆船進社區”“歡迎來航海”等帆船普及活動。逐步完善帆船碼頭及配套基礎設施,成為國際一流的帆船賽事舉辦地。(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外辦、市口岸辦,青島海事局,相關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發展海洋休閑體育運動。布局適合本區域發展的海洋休閑體育項目,加大海上游泳、龍舟等特色民俗體育活動的傳播和推廣,形成“一區一品”。開發一批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海上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乘帆品海”海洋體育旅游品牌,塑造“海洋休閑,來青島”的品牌形象。(市體育局、市海洋發展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促進體育融合協調發展。

    1.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體育與健康、文化、旅游、養老、科技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體育領域的實踐運用。推動大型體育賽事與旅游、餐飲、住宿、交通、物流、建筑、傳媒、廣告等行業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融合商貿、文化、娛樂等業態的體育服務綜合體。(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統籌城鄉體育優質均衡發展。健全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城鄉服務內容和標準統一銜接,完善農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推動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挖掘民俗特色體育項目,活躍鄉村體育賽事活動氛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區域體育協同發展。以賽事聯辦、規劃銜接、項目共推為切入點,促進膠東經濟圈、沿黃流域等區域體育協同發展。支持國內外體育組織和知名體育企業在青設立總部機構或區域總部。完善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交流協作機制,聯合舉辦時尚體育賽事和體育表演。(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繁榮青島體育文化。

    1.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和傳播。弘揚和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拓展奧帆博物館功能,做好奧運遺產發掘利用工作。深挖奧運城市文化價值,組織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奧林匹克日等系列紀念活動。傳承保護青島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青島體育名人名錄,樹立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典型,發揮體育明星影響力和感召力,傳播體育正能量。(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臺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體育對外交流。加強與世界奧林匹克城市聯盟、世界單項體育組織等聯系,讓體育成為青島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渠道。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及青島國際友城的國際體育交流合作。(市體育局、市外辦,上合示范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培育文化創意產品。開展體育文學、體育影視、體育收藏等評選和展示活動,支持鼓勵體育文創產品創作,打造一批青島體育文創IP。發揮體育文化載體作用,支持打造體育融媒體產品,進一步構建體育全媒體傳播格局。(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臺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推進體育治理能力建設。

    1.加快推進數字化體育治理。推進健身場館智能化改造,建設智慧體育平臺,打造“全民健身一張圖”,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我市體育資源及IP交易平臺建設,完善交易服務功能,推動體育資源高效配置。(市體育局、市大數據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辦體育。加大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力度,推動體育賽事活動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保障。深化體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形成規范、高效的體育行政審批工作機制,為社會力量辦體育創造便利條件。(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行政審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加大競技訓練、體育科研、運動康復、體育競賽管理、體育產業運營等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完善體育人才激勵機制,深化體育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加強退役運動員安置和創業指導工作。(市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高服務監管水平。健全信用約束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體育監管體制。做好體育場館安全、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安全等監管工作;加強體育賽事分級分類管理,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確保大型賽事活動安全順利。深入開展賽風賽紀宣傳教育和反興奮劑工作。(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體育”發展格局,完善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等多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各區(市)政府要將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如期完成體育強市建設任務目標。

    (二)加強統籌支持。完善公共財政體育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重點項目、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強重點體育項目和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用地保障。推動體育領域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體育行政執法工作機制。

    (三)加強責任落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體育強市建設的目標任務,細化貫徹落實措施,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確保措施落地。


    青島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3日

    如果您對該文件有疑問,可以通過 網上咨詢 方式咨詢相關單位 ,或者撥打 咨詢電話
    咨詢電話:
    青島市體育局 : 053281977075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久久男人中文字幕资源站| 中文字幕本一道先锋影音|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最近免费字幕中文大全|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