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相關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相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鄉村旅游齊魯樣板,根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8部門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魯文旅發〔2023〕8號),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制定了《青島市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
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青島市財政局
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
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青島市交通運輸局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2023年9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青島市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青島市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鄉村旅游齊魯樣板,根據《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魯文旅發〔2023〕8號),制定如下措施:
一、實施特色培育行動,構筑鄉村文旅產業集聚區
1.深挖鄉村旅游特色。在沿海、沿河、近湖、靠山、環景區,引導鄉村旅游連點串線擴面發展,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快進慢游的鄉村休閑度假長廊。突出海洋漁業、海島漁村、山林山地、濱水濕地、溫泉康養、田園農耕、淡水漁家等鄉村主題,建設5大特色鮮明的鄉村文旅產業集聚區。依托依托靈山島等海島漁村資源,培育特色海島旅游集聚區;以嶗山、大小珠山、藏馬山、大澤山周邊山村為主,構筑山村休閑度假集聚區;依托大小沽河、萊西湖、姜山濕地、少海湖等濱水濕地環境,構筑鄉村生態旅游集聚區;依托“北宅櫻桃節”“大澤山葡萄節”等各類節會品牌,不斷提升現代農業園區、采摘園區品質,構筑田園農耕體驗集聚區;依托萊西湖等淡水漁家資源,構筑特色餐飲集聚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海洋發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二、實施業態提升行動,建設鄉村旅游精品工程
2.建設鄉村旅游精品工程。依托美麗鄉村、美麗村居和景區化村莊,將特色文化內涵和地域元素融入鄉村旅游項目全過程、旅游消費各環節,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推動旅游村莊點線面聚合發展,到2025年,建設1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精品文旅名鎮。支持開發特色休閑體驗項目,按照省統一部署推動打造休閑度假村、“山東客棧”度假酒店、“好客人家”休閑度假民宿和鄉村休閑度假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3.創新旅游產品業態。積極推進鄉村“新空間、新場景、新活動”培育計劃,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更好滿足游客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拓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推動沿齊長城、沿黃渤海、沿膠濟鐵路等地域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城鄉書房、文化驛站、鄉村講堂、民俗博物館等。打造鄉村旅游夜間消費新場景,支持靈山島旅游民宿集聚區、沙子口旅游民宿集聚區、王哥莊旅游民宿集聚區等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因地制宜開發夜游、夜集、夜娛、夜秀等夜間產品和服務,鼓勵傳統戲曲、曲藝等推陳出新,促進傳統與潮流文化交融,不斷打造夜間文娛品牌。支持發展田園音樂會、篝火晚會、美食節、采摘季、露營節等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各涉農區(市)政府)
三、實施設施提升行動,優化營商“硬”環境
4.完善鄉村旅游服務設施。優化農村公路網絡布局,打造S209嶗山段“暢安舒美+旅游”示范路、G204萊西段“暢安舒美+迎賓”示范路等,美化提升道路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鞏固拓展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廁所革命”成果,改造提升一批鄉村旅游目的地供水、廁所、網絡、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每年每個涉農區(市)新建、改擴建二類以上旅游廁所2家以上。完善鄉村停車場、旅游驛站、標識標牌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按照省統一部署啟動培育鄉村旅游精品驛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5.加強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擴展現實等技術,在重點鄉村旅游區域開發全息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燈光秀、沉浸式演出等項目,涉農各區(市)每年至少推出2個鄉村智慧文旅項目。推動鄉村旅游市場主體接入“云游青島”等在線旅游平臺,完善鄉村旅游網上銷售、預訂、交流等功能。推進鄉村旅游數字化轉型,引導鄉村發展智慧旅游,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拓展鄉村旅游數字化應用場景,促進未來鄉村旅游發展。(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四、實施品牌擦亮行動,培育打造系列特色產品
6.培育等級旅游民宿品牌。突出精美化設計、精細化管理和精致化服務,提升旅游民宿產品質量,提高旅游民宿品牌黏性。將地方文化融入民宿建設,推動“民宿+”非遺、美食、文創、研學等融合發展。支持樸宿、仙居嶗山、陌海美宿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民宿,通過品牌輸出、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優做精。組織開展旅游民宿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各涉農區(市)每年培養1個以上旅游民宿經營管理團隊,培育8名以上旅游民宿管家。(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7.打造鄉村節會品牌。強化“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公益品牌引領,創新舉辦鄉村旅游節、生態旅游節,鼓勵舉辦賞花節、祭海節、采茶節等節會活動,支持各區(市)打造富有當地特色的節會子品牌,全市每年聯動舉辦10場以上特色主題活動,推出鄉村好時節體驗基地。傳承弘揚非遺美食、“老字號”品牌,助力“沙子口鲅魚節”“紅島蛤蜊節”等節會做大做強,結合節會開發特色美食產品,積極參與“暢游齊魯鄉村·品味旅游美食”數字地圖建設,參與“舌尖上的齊魯”鄉村美食評選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8.推出鄉村必購名品。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升級工程,依托鄉村景區、旅游民宿、精品酒店等,指導各涉農區(市)建設1個以上“鄉村好物倉”。將寶山藍莓、大澤山葡萄、嶗山茶葉、馬家溝芹菜等優質農產品,賦予“人格化、標簽化”新生代審美,打造成齊魯“網紅”農產品。以創意和文化賦能,推動“山東手造”品質提升,向旅游商品、文創產品轉化,指導各涉農區(市)培育1個以上鄉村文創品牌。(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9.樹立優質服務品牌。實施鄉村旅游服務品質提升計劃,加強從業人員技能培訓。落實“文明旅游”“文明待客”兩個100條行為準則。參與“鄉村好客大使”、“鄉村研學導師”、“鄉村金牌講解員”等推選活動,推動全民踐行好客文化。爭創山東省“好客人家”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五、實施市場主體壯大行動,創新鄉村旅游運營模式
10.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實施“三個一批”工程,支持鄉村旅游企業做大做強。引進一批國內品牌企業來青投資鄉村旅游項目,支持一批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游板塊,培育一批青島本土鄉村旅游小微企業。到2025年,培育50個鄉村旅游運營主體,爭創鄉村旅游創新企業。(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國資委,各涉農區(市)政府)
11.創新鄉村旅游運營模式。堅持農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推廣農戶自主經營、“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創客+農戶”、“村集體+公司+農戶”運營組織模式,激發鄉村內生動力。鼓勵村民利用自有房屋、院落或者其他場所依法從事旅游經營,在產品策劃等方面給予支持。到2025年,各涉農區(市)盤活100幢以上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旅游,新增160家以上鄉村旅游經營業戶。(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六、實施支撐保障行動,提升發展“軟”實力
12.加大鄉村旅游資金支持。市區(市)兩級財政統籌相關領域資金,支持鄉村旅游發展。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民宿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居民信用貸款等特色信貸產品,鼓勵試點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支持鄉村旅游企業積極拓展債券等融資渠道,滿足鄉村旅游多元化資金需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青島中心支行、青島銀保監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13.強化鄉村旅游用地保障。做好區(市)級鄉村旅游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結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合理布局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保障鄉村旅游用地需求,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依法依規分級分類保障項目用地。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自有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參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14.加強鄉村旅游人才引育。完善人才回引機制,優化鄉村人才生活和創業環境,重點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大學生、青年藝術團隊、旅游專業人才等回鄉創業。大力培育鄉村職業經理人等新職業人才。根據發展需要,指導各涉農區(市)開設鄉村旅游人才專項培訓班,每年培訓不少于50人次。(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涉農區(市)政府)
15.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全面推行鄉村旅游民宿、鄉村飯店等場所相關證照聯審聯批機制,通過信息共享、聯合審核、一站式辦理等方式,優化證照辦理流程。各涉農區(市)至少推出2家符合條件的定點單位,引導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選擇旅游民宿、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紅色旅游景區、鄉村度假酒店等開展培訓學習和療休養活動。深化“體檢式”暗訪檢查,嚴厲打擊鄉村旅游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鄉村旅游消費環境。(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市消防救援支隊,各涉農區(市)政府)
16.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發改、自然資源、財政、工信、公安、人社、農業、文旅、生態環境、住建、市場監管、金融、消防等部門聯動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各涉農區(市)和市有關部門要將支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列為年度工作重要內容,推進本地區、本領域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園林林業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涉農區(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