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市應急局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落實青島市法治政府建設各項決策部署,找準“三個著力點”,持續深入推進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工作,不斷提升應急管理整體水平。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著力營造法治之境,企業民眾法治意識持續提升。一是多渠道宣傳安全應急知識。打造“安安全全”卡通形象,充分利用“青島應急管理”公眾號、“青島應急”抖音號、“大談小玉說應急”抖音情景短視頻、青島應急廣播等系列平臺,推動安全應急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樓宇、進電梯、進家庭,覆蓋人群超1226萬人次。引導3.1萬余家企業設置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公告牌3.7萬塊,全市應急管理系統受理舉報1323件,發放獎勵43.88萬元。二是多舉措開展安全應急普法。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組織參加國家第五屆和山東省第四屆普法知識競賽,實施專業宣講團線上線下聯動授課普法,開展“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宣傳周”等特色普法,共計發放各類材料15萬份,受眾150萬余人次,企業民眾法治意識持續提升。
(二)著力提升法治之效,行政執法工作質效持續優化。一是執法監督更為嚴格。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抓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及時評估整改自查問題。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對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規范性文件等一律進行法制審核。二是監管執法更具成效。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制定八項行動66項重點任務清單,印發專刊19期,推廣典型經驗154項。開展“三違四業”(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和動火作業、有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外包施工作業)問題整治,累計檢查企業14.6萬家,整改隱患18.9萬項。
(三)著力踐行法治之旨,為企為民服務保障持續增溫。一是實施“執法+服務”。開展“助企合規”執法服務活動,幫助37家企業排查問題隱患340項,培訓174家企業安全管理人員300余人;實施容缺預審、告知承諾制等許可服務措施,年內辦理“秒批”事項20項、“承諾制”事項97項、“三零e辦”事項1966項;建立處罰信用修復“兩書同達”機制,協助38家企業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二是實施“應急+惠民”。全力打造市民身邊的安全衛士,建成基層應急綜合救援站116處、沿海一線“救生驛站”81處,兩站(救援站、救生驛站)年內累計開展救援1851次、救助群眾1847人;連續四年為市民投保災害民生險,投入資金2276萬元,受理報案2183起,完成賠付2898萬元,解群眾燃眉之急、除百姓后顧之憂。
二、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深度融合不夠。有時因檢查事項多、時間緊任務重,執法人員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和問題隱患僅對企業泛泛告知,對涉及的標準規范解讀不夠細致透徹等問題依然存在。
(二)企業對嚴格監管執法與優化營商環境的協調統一理解不夠。部分企業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由,片面理解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導致“希望少檢查、少處罰”的問題時有反映。
(三)執法人員培訓力度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工作需求。執法業務培訓的范圍和覆蓋面有所收窄,多數業務培訓僅通過執法人員線上自學或傳幫帶互學,其專業化水平與新形勢下安全監管執法需要仍有差距。
三、2024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情況
(一)高度重視,推動法治建設與應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實施法治政府建設“一把手”工程。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將法治建設納入《青島市2024年應急管理工作要點》,與應急管理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二是嚴格落實年終述法工作要求。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局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嚴格落實法治建設“述法”工作。
(二)筑牢根基,推動應急管理干部隊伍法治素養持續增強。組織印發《全市應急管理系統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嚴格落實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和領導干部集體學法制度,全面完成年度執法培訓和學法考法任務,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應對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多向發力,推動應急管理法治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法規機制更加健全。《青島市安全生產條例》圓滿完成修訂并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宣傳解讀;完成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防災減災救災機制重構;梳理調整全市應急管理系統權責清單407項;制定安全生產現場監督檢查工作紀律規定,嚴格行政執法行為。二是依法行政更加規范。組織開展全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崗位大練兵、線上線下案卷評查和觀摩示范式執法,實現市、區(市)和鎮街三級執法水平協同增強。
四、2025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進一步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開展學法活動,通過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培訓班等形式,組織學習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持續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應對風險的能力。
(二)進一步促進執法監督增效。將法制審核和推進局重點工作相結合,嚴格落實案件審核會商研討、兩級聯審、定期反饋、嵌入服務“四項機制”。注重發揮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法律服務功能和社會監督員監督作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決策水平。
(三)進一步深化執法服務融合。推行“不接觸”“不打擾”的非現場執法模式,開展分級分類差異化執法,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持續深入開展“助企合規”系列執法服務活動,將普法服務融入執法全過程。
(四)進一步推進普法宣傳深入。堅持普法宣傳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日常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將普法宣傳融入應急管理工作全過程,發揮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普法宣傳作用,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宣傳周”等活動,助推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五)進一步加快應急能力提升。強化風險突出領域的專業救援隊伍建設,以基層應急救援站為依托,整合消防、志愿者等基層應急力量,筑起群眾身邊的“應急防線”。深化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改革,完善工作機制,構建“全災種、大應急”的“1+N”應急管理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