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各派出分局,各相關單位:
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充分發揮規劃專業人才作用,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前期調研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青島市社區規劃師制度實施方案(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試行過程中,如對本方案有任何意見建議,請及時向我局反饋。
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3年8月1日
青島市社區規劃師制度實施方案(試行)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工作要求,發揮規劃專業人才作用,推進城市微更新、社區生活圈構建,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助力我市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二、工作目標
推動社區規劃師下沉社區、深入社區、扎根社區,為社區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提升社區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搭建政府和居民的溝通橋梁,共同締造美好家園。
三、工作內容
(一)摸底調研:開展社區情況摸底調研,結合基層治理、閑置空間資源等情況,協助街道擬定社區更新建設項目清單,并結合需求急迫度與資金籌措情況,形成項目分期實施計劃。
(二)技術咨詢:協助街道進行綜合技術協調,對城市微更新、市容景觀整治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口袋公園建設、社區綠化等項目提供專業建議,提升項目規劃設計水平。
(三)協調溝通:宣傳解讀規劃成果和相關政策,了解居民訴求及基層工作難點堵點,促進居民、基層政府、規劃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
(四)實施指導:通過項目選址論證、設計把關、施工監督等方式全過程參與項目實施,為項目后期運維提供專業建議。
(五)引導共治:積極引導青少年、熱心居民和社會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定期組織學習培訓,培育更多“在地社區規劃師”。
(六)服務時間:根據街道實際需求,社區規劃師與街道協商確定服務時間。
四、準入條件
社區規劃師以團隊形式參與服務,密切聯系群眾,堅守職業道德,堅持廉潔自律,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社區規劃師團隊至少由五人組成,包含一名領銜社區規劃師+若干名規劃、建筑、景觀等專業技術人員(鼓勵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參與),領銜社區規劃師應擔任過項目負責人或負責團隊核心。社區規劃師團隊成員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商業信用,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溝通協調能力,熟悉“微更新”理念,熱心公益服務;
(二)具備規劃、建筑、景觀等相關專業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在相關領域具有相應的專業服務能力;
(三)具有城鄉規劃、城市設計、建筑學、風景園林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有規劃、建筑、景觀等領域五年以上工作經驗;
(四)了解我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更新等工作,具有社區工作經驗者優先。
鼓勵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團隊,但不得獨立承擔社區規劃師職責。
五、遴選聘任
(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鄉規劃協會采取公開招募的方式,遴選社區規劃師團隊,建立社區規劃師庫。
(二)街道和社區規劃師可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自主結對,若街道自行選聘社區規劃師,可由街道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報并納入社區規劃師庫。
(三)社區規劃師由街道和市城鄉規劃協會共同聘任,頒發聘任證書,聘期為1年,期滿可續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行業指導。
六、交流培訓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鄉規劃協會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社區規劃師團隊授課;適時組織交流研討,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街道、專家、群眾代表共同參與,對社區規劃師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七、激勵機制
(一)定期開展工作評估、舉辦匯報交流會,對團隊和個人進行評優并頒發證書,對優秀工作成果進行宣傳;
(二)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優先為社區規劃師協調提供相關政策支撐、技術資料等。
八、退出機制
(一)社區規劃師自身原因無法履行社區規劃師職責,可向街道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后終止聘任,并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鄉規劃協會;
(二)社區規劃師團隊因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專業能力等原因難以勝任的,街道可提出解聘或更換團隊申請,并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對于年終評估不合格的團隊,予以解聘;
(四)結對的街道未向社區規劃師團隊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的,社區規劃師團隊可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出終止服務申請,經核實后,服務終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再向相關街道提供社區規劃師服務。
九、其他說明
(一)社區規劃師工作先期采用志愿服務的方式推行,具備條件的街道(或區、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有償選聘;
(二)各區、市可結合本方案,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工作路徑,全面推動社會治理的專業化發展;
(三)本文自印發之日起試行,試行期2年。